【学习内容】
第8讲 限制性信念(上)
第9讲 限制性信念(下)
第10讲 潜意识(上)
【我的收获】
1,信念
是一种形式,通俗点说就是观点、观念。
信念是脚本的一种逻辑的思维信息的储存。有些脚本并不适用,但是,信念被牢牢的储存起来了。
比如:这会让你上台演讲,你会有什么样的信念呢?
“讲不好”、“被批评、被贬低”、“自己不够好”的信念⇒导致紧张
信念会僵化自己的状态。
我们会努力用信念来约束自己⇒自己无法成功。
2,无助、无望、无资格/无价值感
这三种信念来源于早年的成长经历,让我们失去成年人的内心力量和创造力。
①当发生失去/被理解/面对冲突/父母吵架/脆弱/挑剔⇒不完美/没有钱的时候,我会感到无助。
②当发生脆弱的时候,我会感觉无望。
③当发生快乐的时候,我会感觉无资格。(无价值感/不配得感)
因为父母不开心,不快乐,我没有资格快乐。
我记得很清楚,初中的时候,一个女同学的父亲去世了,我的意识中,他是只允许哭的,不应该笑的。但是,在他父亲去世一段时间,有一次上课期间,我看到他开心的笑了,我在想你怎么可以笑呢?
现在想想很幼稚,父母去世,确实是一件伤心的事情,但是,并不等于这辈子都不应该开心呀。
他应该开心,应该好好过自己的人生。
只有允许愤怒了,才会艺术的表达愤怒。
孩子会牺牲自己的快乐,努力让爱的人快乐。
这一点真的是,我会为了让妈妈开心,说一些顺着他的话,他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话。
孩子爱父母不比父母少,且具有牺牲精神,孩子会牺牲未来几十年的快乐。
我记得樊登老师的答疑环节,有一个女孩的父母都去世了,但是,依然被父母都潜意识控制,总是以父母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自己活的特别拧巴。
孩子没有被理解,没有资格表达需要?
但是,只有孩子清晰表达了,才能得到他想要的爱。
很多女性在亲密关系中,都不会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希望对方懂自己。但是,大部分男性是没办法猜出你的需求的。所以,需要学会精准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也是在亲密关系中,走了几年的弯路。期待我什么都不说,对方就可以懂我,给我想要的爱,可是,他偏偏什么都不知道。
这一年多来,学习调整,状态好多了。我会清晰的告诉他我要什么,这个时候,他大多也会给予我想要的。
低价值感:自我价值低、不自信、不配得
1.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我们往往根据过往人生经验形成的信念来看待问题,而过往的经验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情景,所以就会给当下的自己造成障碍,这也就是限制性信念。限制性信念通常有三种:无助,无望,无价值感。
2.追求完美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理想父母。怎样化解追求完美呢?我们可以把追求完美转换成为追求完整或者追求卓越或者追求精益求精。因为追求完美意味着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挑剔出缺点来,永远也达不到完美的高度,但是追求完整,是有句号的。追求卓越和追求卓越意味着当下是好的,只不过是在追求好上加好。
3.人活不出认知以外的自己,有的人终其一生会变成信念的奴隶,用来验证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比如说成功是辛苦的,那么如果遇到轻松快乐的成功,他就会不敢相信,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个机会。
4.咨询师的工作之一就是改编故事剧本。故事是经过信念加工的事实,咨询师需要还原故事里真正的事实,重新加工,让来访者从其他认知角度看到更多的选择。
5.潜意识很单纯,只能够接受直接指令。比如说那个大家不要想头脑里有红色大象的游戏,当我没听到这句话,其实脑海里全部都是红色的大象,所以对待孩子,我们就要注意多用正面的积极的词语去跟孩子对话,而不要用否定的语句。
【我可以这样用】
根据练习去寻找一件困扰自己的事情,试着从其他的角度去看到自己的限制性信念,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步骤,先去松动信念,最后试着改写人生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