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焦点团队杜冰冰焦点初15期坚持分享第1756天
二、坚持读书分享第1676天,拆书稿《宣哗与骚动》
今天分享拆书稿《宣哗与骚动》,1933年,康普生太太一去世,杰生就把班吉送进了疯人院。尔后他把这座曾经富丽堂皇的宅子卖给了一个乡下人,自己在杂货店的楼上租了一间房子居住。曾经一度辉煌的康普生家族就这样没落了。
《喧哗与骚动》的书名来自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麦克白》中的一句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这句台词听起来有些悲观,却也与书中人物的喧哗与骚动,以及康普生家族最终走向没落的命运是如此吻合。书中的人物故事乌烟瘴气、扑朔迷离,的确如痴人说梦。作者福克纳正是以一个没落家族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的状态,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美国南方历史性变化的某一面。他通过这本书提供了一幅南方地主家庭解体的图景,也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对资本主义价值标准的批判。
当时,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奴隶制瓦解、旧社会崩塌、新社会潮流涌动。那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但在大趋势下,康普生家族没有顺应变化,还是一味地抓住那一去不复返的高贵身份不放,最终导致四个孩子成为了一片残缺的拼图。凯蒂轻佻堕落,没有道德法规的观念;班吉四肢发达,却没有思维能力;昆丁思想复杂,却过于偏执和孱弱;杰生眼睛里只有钱,最后干脆抛弃了旧的价值标准。这些都是当时南方社会的一个缩影。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对这部作品评价道:“福克纳的人物就像面朝后坐在一辆奔驰的汽车上,未来看不见,现在十分模糊,而过去看得很清楚。”是啊,书中的人物都挣扎着活在他们过去的身份中,凯蒂的贞洁看似是压垮这个家族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其实她只是个导火索。康普生太太的绝情、昆丁的死,还有杰生的自私和粗暴,这些人看起来只想守住旧道德,其实他们的精神被旧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也根本没有能冲破这个枷锁的信念和勇气,最终只能把家族走向衰败的矛头指向凯蒂的失贞而凯蒂的骚动,恰恰与她的父母兄弟们相反。她勇敢地突破了这个枷锁的束缚,奔向了自由。她走的这条所谓的不归路,用当时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就是最大的耻辱。可她绝对是一个承担责任的母亲,她惦记着女儿,甚至出钱求弟弟能让自己看女儿一眼,这种血肉撕扯的疼痛让人难以忘怀,这是一部意识流作品,书中的故事虽然有些悲凉,但作者运用的多视角叙述和意识流写法,却让众多作者和读者将它称为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曾有读者称赞:这部伟大的作品就像一朵盛开在最高处、最险处的雪莲花,绽放着不同寻常的、凛冽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