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
作为开国皇帝,固边防、爱人才、轻徭役、惩贪官,促成了国家的统一。
官场的清廉、百姓的安居乐业,为明朝带来了“洪武之治”的盛世,也给后人留下了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他曾是徘徊在社会底层的放牛娃、和尚、乞丐,品过一切人间酸楚,历经尘世跌宕。
在征战四方时意识到知识的重要,广罗人才,励精图治,于泥尘和兵戈中搏出了一段史话传奇。
01、家破人亡,当和尚
公元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故名朱重八。
家庭贫困,屡遭灾荒,1344年,父母、长兄在瘟疫中相继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了。
朱元璋和二哥在乡邻帮助下安葬好父母和大哥之后,二哥离家出走,四处讨饭去了。
二哥走后,家里就剩下朱元璋一个,他正要收拾东西,准备也离家出走,邻居汪大娘,进门了。
汪大娘认识於皇寺(今安徽凤阳龙兴寺)的方丈,她求方丈收留朱元璋,方丈答应了。
汪大娘带朱元璋去於皇寺,出家,当个小和尚,可以有一口饭吃,也算是有个归宿了。
到了庙里,朱元璋每天挑水,敲钟,扫地,帮忙干各种活,然后,跟着僧众,一起吃斋饭,虽然日子索然无味,但是,那也总比饿死强。
02,云游四方,讨饭度日
然而,好景不长啊,没多久当年濠州大旱,闹饥荒,短短两个月之后,庙里的粮仓就吃完了。
方丈召集大家说:庙里断粮了,大家伙散了吧,各自云游四方,化缘去,所以朱元璋又离开寺庙,过了三年云游的生活。
17岁的朱元璋,端起了饭碗,加入了讨饭的大军,他每到一个新的乡镇,找古庙,找到了古庙,往里面把席子一铺,就是他临时的栖身之地。
每天早上起来,朱元璋走出古庙外,登高一望,看到哪户人家的烟囱在冒炊烟,他就急急忙忙跑过去,
他乖乖站在人家门口,摆出一脸可怜的样子,讨一口剩饭,就这样,撑过一天。
03,再回庙里读佛经
朱元璋讨饭苟活了3年,他已经是20岁的小伙子了,於皇寺粮仓又满了,方丈喊大家伙回去。
朱元璋闻讯,回到於皇寺,继续做他的和尚。 朱元璋虽说没有受过传统的教育,但他上过几个月的私塾,能认得一些简单的字。
他在寺庙里经常看佛经,不懂就问寺庙里的老和尚,这段时间他的文字功底进步不少,大量阅读了佛经、《资治通鉴i》、《孙子兵法》等书籍。
04,投靠红巾军,显示卓越军事才能
这个时候,一支名叫“红巾军”的农民起义队伍,起兵反元,他们攻陷了濠州城。
他们深挖洞,广积粮,修筑城墙,就这样,坚守在城里了,这支起义军的首领,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子兴。
朱元璋有个儿时的好友,名叫汤和,他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他感觉造反挺好的。
汤和写了一封信,寄给於皇寺的朱元璋,叫朱元璋快别当和尚了,赶紧过来,一起造反,这里每天都有肉吃!有肉吃!有肉吃!
朱元璋觉得在於皇寺,虽说没有肉吃,但毕竟有一口安稳的斋饭,饿不死,不担风险,犯不着造反。
庙里有另一个和尚偷看了朱元璋的信,还对朱元璋说,他看了朱元璋枕头下的信,叫朱元璋小心点,没见过世面的朱元璋吓坏了。
朱元璋睡不着觉,他觉得已经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只要有一个人去报官,他就死定了。
他寻思在寺庙等死,还不如真的造反算了,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朱元璋换了衣服,偷偷从庙里溜了出去,来到濠州城门之下,加入了起义军。
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后,表现得异常勇猛,深得当时起义军的首领郭子欣赏。
郭子兴交给他的任务也能够出色地完成,郭子兴对朱元璋这个新来的小兄弟,另眼相看。
06、和马皇后伉俪情深
马皇后小时候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她的父母非常宠爱自己的独生女儿。
因为马皇后不喜欢裹脚,她的父母也没有逼她,马皇后还有一个绰号叫做马大脚。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天灾人祸,她的父亲为了躲避贼寇不得不带着她四处逃亡,
后来碰见了他的好兄弟郭子兴,因为可怜女儿跟着自己受罪,所以就将马皇后托付给了郭子兴。
郭子兴正带领起义军反抗元朝的统治,对于好兄弟的要求立即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马皇后在郭子兴夫妇的养育下出落得亭亭玉立温婉可人。
眼见马皇后到了适婚的年纪,于是郭子兴夫妇紧锣密鼓地为她挑选一个好的夫婿。
当时朱元璋由于表现突出受到了郭子兴的看重,于是郭子兴将马皇后许配给了朱元璋。
婚后两人恩爱异常相敬如宾,两人都经历过苦难,所以她们之间没有什么隔阂。
不久后郭子兴听信谗言,将朱元璋关在小黑屋里不给他饭吃,马皇后知道后悄悄的从厨房给朱元璋带吃的。
郭子兴的夫人让马皇后贿赂郭子兴宠爱的小妾,让她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的好话。
朱元璋才得以出来,所以朱元璋对马皇后是又敬又爱,后来朱元璋打了胜仗做了皇帝之后,立马将马皇后接到宫中奉为皇后。
马皇后善良,爱民如子,常规劝朱元璋,不要杀戮太重,让朱元璋少犯不少错误。
07,朱元璋网罗人才,重用文人
没过几年,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病死了,朱元璋顺理成章,成为了起义军的新首领。
他带着他的起义大军,一方面和蒙古大军打仗,一方面和其他的起义军打仗,征战四方。
朱元璋自从独立领兵起四处招揽文人学者,并号召手下将领一起重用文人,并向文人请教。
无论是他亲自招揽的李善长、胡惟庸、杨宪、汪广洋等人还是手下“请来”的刘基、宋濂等人。
朱元璋都带在身边以便于经常向他们学习治国、治军的知识,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也随时请教。
08、建立第一个根据地——应天府
攻克集庆后朱元璋便严令士兵不得扰民,并出榜安民,榜中还陈述了元朝腐败和贪婪,还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即“上应天命”的意思。
紧接着,设立大元帅府,建立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机构。建立政权后,朱元璋便以应天府为根据地,开始了他逐鹿天下的宏图伟业。
这时一位叫朱升的谋士,给朱元璋献上一计,即“高筑墙”“广积粮食”“缓称王”。
朱元璋采纳了这一建议,奉小明王的政权为正统,这也受到了刘福通部的保护。
朱元璋命令徐达扫除应天周边的元军,把势力范围扩展至浙,皖,赣一代。
与此同时,积极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充实自己的后方基础。
09,消灭陈友亮和张士诚两个劲敌
建立应天府后,朱元璋除了元廷外还有两位势力雄厚的对手,即东边的张士诚和南边的陈友谅。
到了1363年,陈友谅亲率60万水军沿长江而下,要消灭朱元璋。
当大军到达洪都,将洪都重重围困的时候,守将朱文正仍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坚守了85天。
朱元璋率领的20万大军前来救援,双方军队在鄱阳湖对峙。
从整体实力上讲,朱元璋是处于下风的,首先:军队数量上,相差近3倍;
其次:在水战所用的战船上,陈友谅不仅数量多而且个大。
但是朱元璋没有被陈友亮的军事实力吓倒,他用火攻把陈友谅用铁链连在一起的大船烧得元气大伤。
士兵或被烧死或被淹死着不计其数,陈友谅也在此战中身亡。
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就迅速挥军东进,消灭张士诚。
张士诚因投降元廷,使得民心丧失,最后被围困在平江城中,八个月后,城破被俘。
在消灭了大部分的地方势力后,基本上统一了南方中原地区,于是朱元璋在1368年在金陵称帝,年号洪武,国号大明。
10、消灭元朝,统一疆土
开国后,一边命汤和率军南开国后,一边命汤和率军南下消灭方国珍,陈友定等残余势力,
一方面任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进行北伐,并提出了“驱逐匈奴,恢复中华”的口号,大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不杀害百姓,不抢夺财物。
这样使得民心归附,仅用3个月时间便平定了山东,河南等地,最后直逼大都,元顺帝带着皇室贵族逃亡大漠,至此,统治中国98年的元朝灭亡。
朱元璋历经20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统一了中国大部份疆土。
11、努力学习,以文治国
当了皇帝后,朱元璋特意创设文渊阁,专门收藏经史子集,还设立了若干名大学士在那里研究各种文化典籍。
为政期间,朱元璋孜孜勤政,从天未晓到深夜人初定,他埋首政务,手不释卷。批阅的奏章、文件有时竟达到400个之多。
尽管如此,他还总挤出时间亲临文渊阁,和大学士们交流学习经验,怡然自乐。
经年的勤学、不懈的求索下,朱元璋不仅深悉诲奥的古著经典,还能亲自书文下谕,一改“草莽皇帝”的形象。
朱元璋后期亲自著述,先后撰写了《御制文集》、《资世通训》、《祖训录》、《大诰武臣》、《御法洪范》、《御法道德经》、《皇明祖训》、《御制大诰》等著作。
他还会写诗,直到现在,他写的《咏竹》、《无题》等诗赋都是很有名的。最终朱元璋成为历史上富有学问富有作为的皇帝。
朱元璋希望通过读书来使的大明的江山能够永保太平,达到“以文治国、江山永固”的效果。
朱元璋在看史书时最为钦佩唐太宗李世民,也对李世民那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深以为然。
他制定了科举制度,通过科举取士不仅能选拔优秀人才帮助其治理天下,还能控制英才,使其不会做出危害江山社稷的行为。
朱元璋非常重视网罗人才,朱元璋为政期间,凡是精通谋略、通晓经史的人才,就可委以顾问、参谋等职务;
精通兵法,骁勇善战的人才,即被安排领兵打仗;而廉洁勤政,善于处事的人才,则可治理一方……
善用人才,也使朱元璋身边慢慢聚集起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在一统南北后,明王朝逐渐走向一个明朗的未来。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为了巩固大明朝江山,朱元璋生性多疑,甚至有点残暴,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但总体上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