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在教学中的目的是能够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教育培训的时候也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方法。教师脑海里最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学计划。然后总结教学内容未完成的经验教训。
为什么要学教育方法?当我们知道了如何教人,也就知道了如何教自己。
传统教学仅满足于完成教学内容,注意力也放在了老师身上。老师倾向于学习好的课堂管理技巧来维持课堂秩序。倾向于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倾向于让老师自己加深教学内容的程度。
但是,教学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如此一来,教师的角色就发生了改变。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思维的培养者。老师不再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而是关注学生能培养出好的思维习惯,如联系,质疑,探究。
因此,这本书提出,教学的目标应设置为1、为思考创造机会2、实现学生思维透明化。
“学习是思考的结果,学生只有不断思考所学的知识,才能记住它、理解它、运用它。”
其实实现我认为好的教育实在太难。现在的学校过于注重标准。一个现象如何描述算是标准,教师会严格规范学生的表达,为的是能够在考试时精确的表述。教师的目的时让学生竭尽所能达到考试评分的标准,这变成了老师教学的倾向。而这个倾向的来源就是应试教育,也就是以考试至上。学校追求升学率,学生追求升到一个好的学校。自然把一张试卷放在神坛上。就好像现在的小组讨论,本来讨论应该是集思广益,开拓思维,却硬生生要加上一个讨论目标,就好像是一堆小磁针,要加一个大磁铁,非得逼着你往那个方向去想,这不是很好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