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镇上有一家母婴店很受欢迎,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很多宝妈和宝宝聚集在店里玩。偶尔我也会带娃去。
一日有个大爷买东西,听老板娘提到有一款奶粉他们自家宝宝也在喝。大爷说了一句“三岁了还喝奶粉吧?”
于是宝妈们炸开了锅。这个说:“三岁怎么不能喝奶粉?我娃要是愿意喝,喝到十八岁也可以!”那个说:“喝奶对身体好呀,钟南山都提倡喝奶了。”……
大爷买完东西就走了,宝妈们却还群情激愤。
我在刺眼的阳光下突然觉得这个场景很荒谬。就像有人随手丢了一个烟头便离开了,却不知背后已是熊熊大火。
老实说当妈后我也经常一触即燃。
一来喜欢教别人当妈的人太多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育儿专家,作为新手妈妈的你随时随地都得做好被人“指教”的准备。
得到了太多没有界限感的干涉、积累了太多委屈我们当然有充足的理由一触即燃啊!
二来是我有些膨胀。看过许多育儿类书籍、文章、视频,自认为对科学育儿已有一定了解。
所以听到一些不符合当下潮流的观点会觉得“啊!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观念还这么落后呢?多耽误孩子呀?”
02
又一天我在厨房做辅食,楼下有群老太太在晒太阳、聊八卦,其中一位嗓门格外大。
只听她道:“我们往回(过去)都是嚼碎了食物给伢儿(娃)吃,哪像现在,筷子不能共就算了,吹都不让我吹了。qtmb,我是吃了屎吗?”
我代入那位老太太家儿媳的感受,觉得很堵心。
不要和宝宝共筷子、最好也不要吹食物,因为可能会传染幽门螺杆菌和疱疹病毒,这是当代老母亲必备常识。
为什么老一代人会那么排斥呢?
我想原因大概如下:
1.以前的孩子都是这样喂大的,没有任何问题。所以我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妥。
2.被人指出错误是不太好的感受,我的面子搁不住,所以我不愿意接受这个观点。
03
我和娃的太爷爷、太奶奶一起生活。平日里都是娃太奶奶给我们做饭吃,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仍能烧得一手好菜。
太奶奶对此也颇为自豪。她特别希望看到娃大口大口地吃她做的饭菜。
然而太奶奶口味比较重,一岁以内的娃连盐都是最好不吃的,更不要谈各种佐料了。所以我坚持自己给娃做辅食。
于是每回只要娃胃口稍有不好,太奶奶一定会说:“妈妈不给我伢儿吃盐,我伢儿遭业,老吃没味道的东西,不好吃。”
一次两次就算了,每回都这样就让我很抓狂。有几次我忍不住了就把娃的餐椅搬到别的房间去吃辅食。
这样之后我又有点后悔,毕竟太奶奶已经八十几岁了,每天照顾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又怎么能这样计较呢?
可是老被唠叨又的确很烦,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
娃不能吃太奶奶做的菜,我就让娃吃太奶奶煮的米饭和粥。偶尔吹一吹彩虹屁:
“哇,老老(太奶奶)煮的粥好好喝呀,稠稠的、香香的,不像外面卖的粥,都靠淀粉增稠。”
这样还不够,我会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来赞美太奶奶,比如赞美太奶奶爱干净、学习能力强、善良(当然这些都是事实)。
渐渐地太奶奶也不再执着于要给娃吃佐料了。有时候还会说“亏了妈妈变着法给你做饭,我伢儿身体多好,不像别的伢儿,动不动生病。”
现在娃大了,不用严格控制吃盐了,对于太奶奶做的菜清淡一点的我也会让娃吃,吃完再夸,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了。
04
所以,如何减少育儿代沟呢?
如果年轻人少一点骄傲和计较、老人多一点开放和包容,代沟也就不存在了。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假如在某一方面我们无法按老人的习惯来,那么我们在别的无关原则的方面尽量满足他们、多多称赞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得到的尊重多了,计较也就相应少了。
假如其中任何一方格外固执,那么还是分开不要一起住吧!
假如没法不一起住,那么你守着你的坚持,他们守着他们的固执。
当摩擦和膈应发生时请在心中默念三百遍“此时正是修炼时!”
毕竟,终其一生,谁又能一直称心如意呢?学会带着矛盾生活也是成年人的必修课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