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明确提出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简称“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在《尝试》一课的教学中。首先用每个环节学生先自学的方式来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用随机检查来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
把学生的输入作为主要的资源,甚至于教学的中心。是对参与度的进一步的深化要求,直指学生在课堂的输入情况。我们在上课时,不仅要用自学来保证参与,而且要注意学生自学的深度,关注的重点不在于知识,不在于课的完整,而在于学生对《尝试》这篇课文具体的理解。
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亲和度,他关注的是课堂交流的状态,只有在亲和的状态下,师生才能敞开胸怀,产生思想的火花,他的反义词是矛盾和敌视,那样的状态下,交流是无法持续的。这一点是基本要求,做不到这一点,课堂将无法进行。
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一点在上《尝试》一课中特别重要,在语文课堂上,重要的是学生自由的朗读,自由的发言。很多学生战战兢兢,不敢起来大胆发言,主要是老师给的自由度不够。不能期望一说即命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要靠老师的鼓励。自由度,非常接近于课堂的第二种境界,感受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
参与度、亲和度和自由度,讲的都是交流的状态,交流的通道被顺畅的打开,学生的参与才能真正的实现。这两点看似不重要,但确实是课堂成败的关键。
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整合思想,也是单元整合课的主要思想。在《尝试》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已经被充分的体现。他主要体现在课堂的教学设计部分。
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所以,一堂好课,在于其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
练习度,就是在《尝试》教学设计上,都要体现为学生原有能力的运用。包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实际的练习。对于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也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练习,还要关注学生练习的水平。这一点又与参与度和上面两度的提法是不一样的,他关注学生学科能力的训练。学生能力的训练,正是在一课一课的认真练习中才不断提升的。
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当生活成为教与学的内容,当社会成为广阔的课堂,生命就能在其中得到进一步舒展与绽放,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就前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在《尝试》一课中,社会生活即让学生讲自已勇于尝试的故事。这一点也可以看作是对应于课堂的第三重境界。
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是从目标、能力训练、能力综合运用来说的,是在课堂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完成的。这三点与课堂的第一重境界有效教学框架比较契合。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是从课堂上交流的状态而言的,不需课前设计,是一种基本素养。这三点与课堂的第二种境界交流对话基本一致。前三度是方案,后三度是实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六个纬度实质上是对备课上课的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与三重境界有对应的部分,但三重境界又有六个纬度所不曾提到过的东西。
叫做纬度,这个词也比较有意思。纬度 (φ)
纬度线投射在图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线,但实际上是不同半径的圆。有相同特定纬度的所有位置都在同一个纬线上。纬度对地球是从南北方向区分了地球上不同的地点位置,课堂的六个维度是从课前课中区分了课堂不同时段的具体特点。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是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
实质上三种境界近似于径度。经度 (λ)
经度线投射在图上看似弯曲和垂直的线,但实际上是大圆的一半。
纬线是一个圆圈,而经线是一个半圆,纬线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经线用来表示南北方向。
课堂的三重境界,用来表示课堂所达到的深浅程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