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恐怖片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长久以来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同时也被一部分人嗤之以鼻,前者觉得能够带来一定的感官刺激,给心理一种特别的感受;后者则认为此类影片普遍低俗而且无脑,不屑于与它们为伍。
如果把惊悚类和恐怖类影片归为同一类,则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电影本身如同一条食物链,也是一条鄙视链,处于这类影片最底层的就是纯血浆片,通过简单的剧情,搭配巨量的血浆,营造一种血淋淋的氛围,这类影片往往属于剧情无脑,只求一爽。以美国最为泛滥,一系列的杀人狂电影,以及高校血腥片,虐杀片,都可以归结为此类。而比纯血浆片要高级一些的,就是惊吓片,血浆度一般甚至很少,但是吓人的手段比较低级,往往处于一惊一乍的阶段,纯感官惊吓,观众在不经意间往往都能被吓一跳,化妆和场景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以亚洲地区的鬼片为首,成为一整代人的阴影。
以上两种都可谓挑战人类原始感官,效果立竿见影,被广大恐怖片爱好者推崇,而被一众高端影迷鄙视。再往上的两种,就恰好相反,以其高明而创新的手段受到影迷们的追捧,却不被普通观众接受。第一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氛围制造型,这类电影往往很难窥见怪物的真容,甚至全程都在一个狭小空间,数人的对话之间展开,而恐怖感的来源,也并非前面两类电影里的鬼怪或者杀人狂,恰好相反,恐惧的来源,是人的内心。
正如罗斯福所说的:我们真正恐惧的,其实是恐惧本身。这种高级的氛围制造,常使人处于一种紧张之中,面对强烈的未知感,仿佛身处黑暗之中,周围传来诡异可怖的声音,我们却的无助感。这类电影往往手法相当高明。
而位于鄙视链最高层的,是隐喻惊悚片,它们往往结合宗教或者政治,又或者来源于现实的人性,它们挑战的,恰好跟前两者相反,并非纯感官刺激,而更多的是挑战心理,挑战底线,挖掘人心底最深处的恐惧,或者说,恐惧本身。
无论何种类型,都能找到相应的粉丝,正因为人性的多样性,我们的爱好也具有多样性,有人喜欢纯纯的血浆片,在浓烈的血腥味以及血红的氛围下,发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满;有人爱好阴郁的恐怖片,在黑暗中突然冒出的一个头颅,由心底发出的尖叫,酣畅淋漓;有人对心理惊悚片欲罢不能,寥寥几句话过后,脑海中的想象,为自己勾勒出一幅真实的恐怖画面,透入骨髓的阴冷,才能让人津津乐道;有人偏爱隐喻惊悚片,在一片压抑背后,挖掘最真实的人性,最现实的世界,恐惧背后,关于社会现实的思考,才是电影传达的最真实的恐惧。
我们真正需要惧怕的,不是鬼怪,并非妖魔,而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