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最大差异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会被转换成数据或信息记录下来,教师能清晰地看见学生的反馈,及时从数据中调整教学内容。
2021年11月我执教的《认识梯形》一课就感受到麻吉星反馈系统的高效之处。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和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再出示一个梯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梯形的兴趣。接着出示四幅生活中的梯形,让学生对梯形有个初步的感知,到导入课题;其次,让学生通过“想办法做一个梯形”进一步感知梯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发现并总结梯形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题,先通过“量出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联系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初步认识梯形的高,并揭示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的含义;再让学生量出书上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通过比较,认识等腰梯形。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加深认识。
在教学梯形的“高”时,考虑到学生对梯形的“高”认识比较抽象,容易出错,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我让学生进行牛刀小试,利用IRS反馈器作答,情况如下图1。数据显示有40个学生答对,10个学生答错了。由于正确率高于75%,我当时只是从C选项中随机挑选一人说一说理由,然后口头问问选B和D的十位学生是否已理解。
在课堂练习部分,第一题是画高,学生之间在书本上完成,然后我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大屏幕上。当时只拍了正确的作品进行展示点评(如图2),课后发现有些学生对画高掌握还是不太好。我想如果当时在这个环节上能够多展示不同的作品,呈现常见错误、典型错误的、正确但不规范、正确规范的作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第二题是选择题,考查概念认识(如图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通过IRS反馈器作答。第一次答题情况(如图4):选A的有4人、选B和选C都是19人,选D有7人,还有一人乱按。这个数据说明了学生对本题的掌握不好,正确率较低,所以这一题我仔细讲解,重点分析第①③⑤句话。然后再让学生二次作答,答题情况如图5:有44人选择C(正确答案),有6人选错。通过二次作答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变化,这就是数据带来的优势。
对于这节课虽然将信息技术融合在课堂上,但是感觉自己还是说得太多了,学生都是在我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完成学习内容的。如果下次教学这一课我想可以把课堂练习中选择题稍作修改作为前测,不设定ABCD选项,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随机挑选几个学生及时板书写下生成的选项,再由学生通过IRS反馈器作答。了解学生情况,在新课环节重点突破,在新课完成后再让学生进行二次作答,并从更改答案选项的学生中随机挑选一人进行阐述理由。这样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减少教师设定的答案,采用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做到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