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14天的BP营,今天结营了,不想说再见又不得不说再见;
再见,江湖再见!
2020.03.17一个值得被纪念的日子,懂你咨询公司今天被赋予历史的意义,我们5个人从陌生到熟悉,彼此做我们最好的自己,我“被”任命,做公司CEO,目的服务好大家,并实现自我成长。
团队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随时在;每天做复盘,虽然参差不齐的人数,每人都在用自身的力量去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后面就紧跟着盲评,1V1忙的天昏地暗,每天纠结着词汇量、三表,变化,也是在这样大量实操中,找到方法和经验,结合三表,看三表变化:
压力状态是本我,戴上面具后呈现出工作的状态;至于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不是原来的本我…这就是朋友眼里的我,形成这样的闭环。
这里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完整的报告解读呈现,先自然状态,然后工作状态,然后压力状态;原来底层逻辑结构先看压力,再工作,最后自然,然后两两对比,进行询问,为什么你的调整,别人看不到?为什么你装出来的样子和朋友眼里的你是一样的,而你有没有注意到自我的察觉,对于自己“装出来的样子”,有没有感到压抑和不适?
比如工作自然一个样,而压力不一样,就说明你是个演员,你想要表现出来的样子,都被别人看到了,面具戴久了,自己和朋友眼中自己一样,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
而压力和自然一样,工作不一样,说明你想表现出来的样子别人没看见,却被朋友一眼看穿你真实的样子,就像“皇帝的新衣”,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这些问题和探索,才是咨询顾问的灵魂,DISC只是一个工具,是你和案主之间的一个抓手,你通过这个抓手呈现出来的线索,去探寻案主真正的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哪怕不一定解决问题,但只要让客户有所启发,有所获得,这就是咨询顾问的意义之所在。
作为咨询顾问,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Less is more,是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斯.凡德洛说的一句话,提倡简单,少说,将话语权交给企业的团队的Leader。
当顾问停下来讲话的时候,就是客户思考的时候,团队专业报告只是线索,并不是唯一的依据。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基本信息,老板的创业历史,去不断的发觉新线索,并且一定也要关注我们自己专业知识的准备度。
那么当我们实操时,第一步都是建立信任,而如何建立信任才是关键。前期准备我的个人小技巧:
1、 看报告,初步判断行为风格
2、 看朋友圈,再判断其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
3、 互相自我介绍,看各自相同点展开沟通,做咨询的前期铺垫
有一个好的氛围环境,再以报告为线索,提问转变的原因,慢慢引导,一旦某个点突破案主的心理防线,后面的内容就展开的科特顺利了。所以建立信任是个案咨询成功的一半。
其次就是建立亲和力。
很多人说,I不用担心并且得心应手,他们会自带亲和力喝感染力。可是现实生活中,I有时候也挺让人抓狂的,各种聊天聊地,抓不住重点。因为,我也是个I,懂这个痛点。
试想,如果对面的案主是个大C,岂不是很尴尬?靠近TA,用TA喜欢的方式,跟TA有同频的沟通方式,这样他会降低TA的排斥。
如何建立亲和力呢?
D:首先尊称,然后时间地点,提供什么样的资源、让他感觉,他在掌控全场,但是切忌不要给结果,因为对于D的结果肯定是他拍板,让他觉得这是他想要的结果。
I,肯定是夸,而且是夸细节,这时候就用到3F教练技术了,不要感觉到是谄媚和带有目的地的夸。
3F是倾听教练技术中的一环,先说事实,然后感受,最后愿景这样的方式,让别人无力反驳,也感同身受。举例,案主是个女老板,看到一个戒指,可以尝试这样说“李总,你的戒指好精致呀,我好喜欢这个戒指的颜色”就是说事实,然后讲感受,我喜欢,然后她就会顺带这聊起来了。
对于S,就温和的聊事实,落座在安全的距离范围内,以她的熟悉场景为开场,这样就让他更加的舒适和有安全感
C就是用数据说话,对时间的把控,对细节要注意,这个是大C特别注重的,不要那么多的繁琐,清晰明了的聊天,说重点。
第三步,就是专业的呈现。
报告的呈现、用词的考究、标准的“台词套路”等等。可以跟他说DISC的简单特质,和他说报告里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是什么特质,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跟她讲最简单的底层逻辑,让他能听懂。
问题探讨
针对TA的困扰,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问,让他自己去梳理出自己心中的答案,碰撞出TA自己想要改变的意愿。这也是《咨询的奥秘》一书中,很重要的节点,不管问题导向哪里,最终都是人的问题;不管客户怎么说,问题也始终存在。
共创解药
知道问题的存在,帮他在做决定前的一个客观分析,同时不要随便给人建议,事实上,我们经常忍不住给人建议,做了建议后面加上一句,仅供参考,决定还是他自己。就好比一个医生,药已经开好了,但是吃不吃,就TA自己的选择。
做咨询,我们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抓住报告不放,总是我觉得,我觉得,说出一大堆,让案主跟着你的节奏走,包括我也是,看完报告,就给案主无形中贴了一个标签,TA是这样的人,TA的行为方式是怎样,这样会让我们的咨询产生被动,这也是我们小组复盘,我茅塞顿开的地方。
多听少说,从案主的话语中发现问题,再以提问的方式,让TA去梳理自己的问题。
咨询的灵魂,是能够提供价值给客户,也许是一句话点醒了客户自己,也许是一个场景让TA似曾相识,发现有人懂TA;也许是正面的赋能,让TA信心倍增有所行动;也可能是TA知道问题的存在,TA也知道如何解决,但是就是差一个人给TA确认和信念。这就是咨询带来的价值!
BP营就是这样,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恰当的分享,而你正需要。在郭强总的一次分享中,他讲到优秀咨询师的五大障碍,对于我们这些新晋咨询师,还是有警醒作用的:
1、迷信工具
这一点我在第三天,我们小组复盘也说到这个问题,DISC报告,只是一个抓手,让我们初步了解案主,透过报告的线索,去察觉可能性问题,然后与案主确认,共同探讨答案。
切不可以报告为报告,一味的确认,报告的真实性,以报告呈现去贴标签,给案主定性。
2、答案优先
我们最初做咨询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误区,不想尴尬,突然的冷场,会自己想方设法去挽救,去解释报告内容,去聊其他话题,确保沟通的和谐,防止“尬聊”。
而当咨询师停下来的时候,也是案主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喜欢并且习惯这样的“关键时刻”,也许就这一个短暂的停留,对于客户来说,价值百万!
我们也要学习,提问的能力,学习提问能力不代表一直要提问。而是一个好的问题,胜过一个好的答案。
同时,做咨询不要预设答案,可以有预期,但不假定案主的问题是存在的。通过提问,帮助案主更好的梳理自己!
3、关注表现
关注案主,而不是报告本身,我也是这样,刚开始,比较关注三表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她哪里可能会有什么困惑或需要解决的点,我要尽快挖出来帮案主解决问题。
这是我刚开始做咨询的真实感受,“手里拿着锤子,发现处处是钉子”,真是这样。
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案主的表现,而非自身。最重要的,我们要相信,案主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专家身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当问题我们已经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以内,真诚的说明,并在可以的情况下,转介绍相对应的咨询师,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咨询的目标是解决问题,但是并不是一味的建议,或者一味的自以为你可以替案主选择方向或做决定。
其实,药吃不吃,全是案主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做的,只是帮着察觉和梳理,选择权在案主。
5、客户依赖
要有一个职业咨询师的自我素养,我们不对结果负责。同时,也相信案主,会自己作出选择的能力,并自己做好长期成长,做更好的自己,方能服务更好的客户,与之共同成长!
任博老师的一句“放下骄傲与恐惧”伴随着我半年,这句话对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无数次徘徊在做与不做之间,我选择了做,就像有了魔力。
这也是我喜欢做咨询的原因,不仅能让案主有所收获,让其自我觉察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吸收养分,自我成长。最终的目标是和客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