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在外支教,学情差异让我一度“水土不服”……9月中旬,我所在的学校因为疫情停课,教学活动从线下转为线上,这对于我而言简直是雪上加霜!面对一群起点差异较大的孩子们,如何开展线上教学呢?我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 教师讲授模式】
起初,我采用的是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用钉钉视频直播,老师对着课件讲,学生隔着屏幕听,老师偶尔提问并请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
我今年教一年级,学生还处于培养习惯的阶段。网课中,没有老师的“眼神凝视”,不少小朋友便开始“解放天性”。为了我所谓的“安静的课堂环境”,我在直播的过程中开启了“全员静音”。的确,我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学生那边的情况我浑然不知。
作业情况是课堂效果的“照妖镜”,最初几次作业的正确率不尽如人意。
除了国庆作业外,其他作业的难易程度适中,但学生的优秀人数却达不到我的预期。特别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算式意思”这类方法多样化的题目,虽然我在直播课中讲过方法,但学生依然出现了许多我预料外的错误。我仔细看了直播回放,有许多错误我在直播中已经提到。很显然,我的小家伙们听课质量并不高……
反思这一周的教学,“教师中心”的课堂缺少了学生的反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单纯的“听讲”模式学习效率较低。
【阶段二: 独立思考模式】
第二周的网课,我用上了“随机挑人+计时器”。
Step1:在备课时,设计2-3个活动。
Step2:在课堂上,布置活动任务,说清规则。
Step3:用倒计时,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将共享屏幕的画面切换到学生视角,巡视学生的活动过程,及时提醒走神的学生。
Step4:随机挑人汇报。被挑中的学生口头表示想法,或者把本子举到手机摄像头前面。
将课堂还给学生之后,他们果然给了我惊喜。全班一共65个学生,本周的优秀率最高有67.7%,最低是32.3%,比第一周高了不少。
第一周,方法多样化的题目学生的正确率较低。因此,这两周我留意了另一道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的正确率。
“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教参》中指出,本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感受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学会有序排列。让我很惊喜的是,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有序地拼摆,有15个学生能拼成6种不同的长方体。甚至有1个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发现了特殊的长方体(4个面完全相同。)
反思这两周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与表达的时间变多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深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我无法看到学生的生成,也没办法根据生成改变我的教学策略。
【阶段三: 生生交流模式】
第四周,林汉铭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可以让学生把生成拍照发到微信群里,老师用手机把照片传到系统上。这个建议让我茅塞顿开,我随即改变了教学策略:
Step1:设计2-3个活动。
Step2:布置活动任务,说清规则。
Step3:用计时器,等大部分学生完成后,停止计时。
Step4:家长帮助拍照,上传至微信群。
Step5:教师呈现多种生成,请学生汇报。
Step6:挑人提问:你的方法和哪一种最像?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Step7:教师总结。
从作业上看,这周的平均优秀人数是46.5,优秀率最高是86.2%,最低60%,相较于第一周明显增长了不少。
从课堂生成上看,学生的思维逐渐被打开了,生成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在《8和9的分与合》一课上,我在课前做了15页课件。其中,大部分是问题的预设展示。但上完课,我非常意外地发现,这节课我只用到了3页课件!(2页是活动任务,1页是练习题)。我所有的预设,在学生的生成中都能找到:用小棒摆、从大到小写、从小到大写、画图形……
回顾这一个多月的线上教学,老师虽然见不到学生,但依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思考、表达、倾听,让孩子们的思考听得见、看得见,相信他们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