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是因网而生的新事物,虽然丰富了人们的文娱生活,催生了新经济业态,但也滋生了许多新问题。造谣传谣、网络暴力、恶意炒作……“自媒体”乱象不断,“网络戾气”花样频出,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扰乱了网络秩序。遏制“网络戾气”,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重点平台,依法整治乱象、坚决打击、从严处置,多方合力,才能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构建良好网络生态。
网络不良言论有很多危害,比如:
(1)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网络不良言论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产生腐蚀,当社会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出现时,无良发布者利用算法,借助事件的关注度发布内容或态度的极端化信息,酿造“舆情极化”现象。另一方面,内容同质化严重,网民难以从冗杂的信息中甄别优质观点,积极向上的内容生存空间遭到挤压。
(2)影响社会稳定。言语攻击、恶意诋毁、群起声讨等带有煽动性的网络不良言论、网络暴力行为易激化社会矛盾。旁观的群众以为自己“眼见为实”,进而在网络上抒发情绪,使舆情风险升级,舆论疏导工作难度加大,民间舆论场的不和谐氛围严重危害社会风气和稳定。
(3)损害司法公正。随着自媒体广泛普及,“媒介审判”的主体已经延伸至更广泛的公众,演变为“舆论审判”。一些网络大V、网民纷纷攻击司法不公和质疑司法价值,短时间内急速上升的“舆论审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官、检察官在办案时的专业判断,影响司法公正。
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媒介素养,传播正向能量。
①树立正确价值观,“软硬兼施”进行引导。“软”指的是利用官方媒体对自媒体运营者、广大网民开展教育引导,传播正确价值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硬”指的是加强监管,对恶意传播、炒作舆情的自媒体、网民进行警示、处罚,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②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对自媒体平台及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引导,定期召开行业培训,邀请网信办工作人员讲授正确用网课程,打造一支懂网络传播、懂宣传引导、懂自媒体运营的政治理论素养高、业务水平过硬的网络人才队伍。
(2)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常态监管。
①持续完善立法。将网络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进一步出台与法律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深入网络调研、邀请专家座谈,确保立法科学性,将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建立长效机制的重点举措。
②强化监管措施。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既对内容质量严格把关,根据法律及相关管理办法严控自媒体内容,又对网络信息产品的制作方法、审核要求、违禁事项等具体规则加以明确,防止传播低质信息。
(3)夯实各方责任,加强平台联动。
①将平台监管责任纳入强制义务范畴。把平台监管效果与等级评定、利益分配、注册权限挂钩,强化平台主动监管的责任意识;完善平台退出机制,对责任缺失、问题严重的平台从严查处。
②完善信用体系,加强跨平台联动。建立完善失信黑名单、信用积分等级制、实名认证等信用体系,细化平台使用制度,优化平台配套技术,实现“黑名单”信息共享,避免被处置的问题账号用小号“重生”、跨平台“转世”,跨平台联动管理。
(4)构建治理体系,拓宽举报渠道。
①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监督模式。重视监督力量,打造“政府主导、网络平台自律、意见领袖引导、网民提高素养”的监督治理模式,实现高效管理、有效监督。
②完善监督举报制度。设立投诉平台和投诉热线,设置公开接受投诉监督的系统,鼓励行业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接受社会公众、行业组织监管,及时公正处理投诉举报信息,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