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弘丹的《学习写作从零开始》,看到了一篇关于重构学习思维的文章,觉得很受启发,在此分享给大家。
文中有几个关键词:“红灯思维”、“绿灯思维”、“习惯性防卫”。书中提到,有很多人都是买了许多的书,听了很多的课,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但进步却微乎其微。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都是在用红灯思维学习。
虽然,我尚不属于文中提到的那一类人。但我却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一个时常会犯“红灯思维”错误的人。当然,我买的书并不算多,也没听过太多什么课,活动更是没参加过。我的“红灯思维”,更多地是发生在日常的生活中。
有朋友也许会问了:我们不是在探讨学习思维的问题吗?怎么又扯到日常生活中来了?如果你也么想了,说明,你的“红灯思维”也犯了。因为,生活,从来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另一个课本。
要想明白为什么,我就要再回到主题,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红灯思维”。文中说,“红灯思维”是指当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这样的场景,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我才说,这种错误思维,不仅仅是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例如:当某个人正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突然会有人跳出来打断,然后滔滔不绝地表述他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
有人会说,这只能说明那个人素质不行,太自以为是。有人会说,可能他打断的,确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促成他去打断别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思维模式决定的?
我想,在以上场景中,肯定还有其他人也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为什么别的人愿意聆听,没有打断呢?因为,是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行为模式。
愿意聆听的人,是以“绿灯思维”在听,打断的人,是以“红灯思维”在听。那什么又是“绿灯思维”呢?我想,大家通过以上对比,应该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结论了。
“绿灯思维”,就是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不是考虑该观点与自己是否相悖,而是取之所长,考虑更多的可行性。就像我们俗称的“空杯心态”。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关键词“习惯性防卫”。
为什么会产生“红灯思维”?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惯性防卫心理。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的新观点,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我们的世界之所以美好,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存在着大量的“参差”。正是这种“参差”,让我们彼此学习、互补、完善,进步。
试想,如果所有人都穿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那,我们所处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想,一定是苍白得令人窒息。
所以,我们要多建立自己的“绿灯思维”,要用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周围不一样的声音。不要一听到不同的意见,习惯性防卫马上就触发,“红灯思维”马上就启动。
我知道,想要时时做到,真的很难。但是,我们可以试着让“绿灯”多一些,让“红灯”少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才能让我们自己在这种“参差”学习中获得进步。
其实,我是一个情绪管理很差的人,很多时候都是随性而为。以前,听到自己不认同的观点,特别是不认同的人的观点,总是会产生抵触、总是会去反驳。那时候的我,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思维错误的结果。
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我对抗的,并不是那个我不认同的人,不认同的观点,而是在和自己的思维对抗。是在我潜意识中,“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的对抗。
如果同样的观点,换成一个我所敬仰的人,我不仅会仔细聆听,还会努力去当中寻找一种认同。你看,这根本不是观点的问题,而是我主观思维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如果矫枉过正了,我们就可能变成人人云亦云了。
“习惯性防卫”是一种障碍,“红灯思维”是一种错误,“见路不走”是一种智慧。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能够克服这种障碍,改正这种错误,提升这种智慧。在此分享,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