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愤怒的力量》,今天拜读了这本书的七八章之后,我有了和前几天同样的感触,所以仍然以此为题。
我认为“愤怒”和“攻击力”这两个词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出现愤怒情绪的时候,都是带有攻击性的,只不过有的攻击向内,有的攻击向外罢了。现在出现抑郁症状的,多是把攻击朝向了自己。前两天还刷到张国荣的视频,谈及他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病,那么好的一个人,才华横溢,又能够给他人提供机会,内心善良的一个人,根源在他的原生家庭,他几乎没有和父亲在一起生活过;朴树也是与抑郁共处了20多年。这样的明星还有很多,无一例外,他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还有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好人,他们把愤怒像蛤蟆一样隐藏了起来,完全地攻击向了自己,也就是像苍鹭说的那样“在蛤蟆先生的经历中,他常常是把愤怒与内疚联系在了一起”。在小的时候体验到无法对父母发泄愤怒,因为还要依赖于他们,所以为了保护自己,蛤蟆学会了不能够用强烈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那张儿童如何释放愤怒的箭头图,我觉得特别形象。释放愤怒情绪由强到弱分别是“叛逆,撒泼,怄气,韧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每年班内都会遇到几个严重拖延的孩子,与家长沟通,无一例外,全是孩子无法正面表达对父母的愤怒,自己又不想干这件事,怎么办?适应性儿童习得了用拖延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任家长怎么在那里催促他仍然慢吞吞地收拾书包,慢吞吞地写作业,慢吞吞地……
去年教的一个孩子在学校屡屡出现行为上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家里表现特别好,从来没有你说的这些现象。”那么这显然又是一种在家里面攻击向内,然后到学校攻击向外的典型事例了。因此表达愤怒,除了上面呈现的之外,我觉得其实还有好多呢。
其实愤怒真的就没有好处吗?人生在世,本就是有七情六欲的,谁又能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求呢?孩子亦然。当他人侵占到我们的主权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愤怒的情绪出现,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表达出来,其实是能够明晰界限,让对方知道我们的底线是在哪里的。而显然蛤蟆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当中无法表达这种愤怒,习得了用压抑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绪,所以他才会抑郁,才会在面对獾的无理要求的时候,选择相信对方说的是对的,开始攻击自己,开始愧疚,觉得自己做的不对。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前几次的心理咨询,他开始能鼓足勇气,表示需要多一点时间来思考了。这于蛤蟆来说就是一大进步。其实他第一进步点是开始觉察到自己有愤怒的情绪了,而且他还想一拳打在獾的鼻子上。此时更能体现“愤怒亦是一种力量”。蛤蟆先生是在被苍鹭全身心的倾听和关注的情况下,才敢表达出自己的愤怒的,而他能够表达出这种情绪的时候,也意味着他在慢慢的摆脱抑郁这一种情绪带给他的困扰,他在慢慢地走出来,咨询有了很大的效果。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一种情绪其实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是由此产生的行为需要受到限制。长期处于愤怒状态的话,会伤害我们的肝脏,但是从来不敢表达愤怒亦会攻击向内,让自己处于抑郁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
因此,生活当中恰当的表达愤怒,来明晰我们的界限,其实于我们来说是有益处的。但也不能让自己长期深陷愤怒这一情绪之中,要警惕自己弱的攻击行为,因为这常常被疏忽,如果当我们的愤怒值达到了7~10分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找身边的心理咨询师来进行疏导,1~6分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可以自己调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