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场景,青春期的孩子觉得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却被老师当众批评,结果孩子回到家就大发脾气,说各种狠话,砸墙。家长这时候也心疼孩子,甚至有家长直接跟孩子说马上打电话找老师,并且还打了。最后闹得孩子生气说不上学了。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咱今天拿一个初一男生的案例来说。
咱先说孩子这个情绪,孩子当众被批评,这对于一个初一的男生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孩子有情绪很正常。
1.这个要用到抗委屈流程。在抗委屈流程之前,孩子情绪特别大,允许他有情绪,允许的同时,我们还要与他同频共振。这是我前几天商学院培训学的,共情的高阶是同频。我们跟着孩子生气,这个生气是表现得很生气,不是真的生气了。真的生气了除了证明咱不成熟,证明不了啥。孩子说狠话,我们可以一起说,甚至我们表现得要比孩子还生气。
2.等孩子的极端情绪释放完了,视情况还可以走个应对孩子哭闹不安的流程,然后抗委屈流程。这个可以翻笔记,我强调一点儿就是要把孩子往拉长时间线上引,高中,大学,走上社会上再遇到这样的事和人,我们是不是可以潇洒地在心里说大爷我初一就遇到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是不是要默默感谢一下老师。
孩子情绪的爆发,这里面有一个特别好的值得肯定的点,咱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情绪是回家发的,不是对着老师又吵又砸的,这是不是孩子的一个进步?(很多这样的孩子之前都会有跟老师直接杠的经历)鸡蛋里挑骨头里的赞美孩子。咱可以带着好奇,带着鼓励,问孩子,你当时是咋做到管理好情绪的,来,儿子,你给妈妈说说?这也说明家里还有孩子情绪释放的地方,说明咱亲子关系还好,不然的话,孩子回来啥也不说,这一切都压抑着,那更麻烦。
给老师打电话,去找老师的事,这是一招太险的棋,有百害而无一利。
经验丰富的老师会直接跟家长怼,年轻点的老师可能会跟家长各种解释。
老师对咱的解释,啥时候会解释?啥样的角色会出现解释?解释背后的感受是啥样?会不会不舒服?打完电话的后果,是不是咱预期的?之前咱打过之后有改变吗?
所以,咱打这个电话风险特别大。第一,还告诉孩子,咱要找老师,并且当着孩子的面打了。如果这个电话中你跟老师吵起来,或者孩子到校后因为你这通电话导致老师对孩子更不好了,孩子会恼死。咱会破坏掉原本就不坚固的亲子关系。第二,你散发了弄老师的包子味,你是觉得老师没水平,你打心眼儿里都看不上老师,跟老师沟通的效果不会好。
咱敢跟老师打电话质问,咱哪来的勇气?老学员发生这种情况都是该复训了。报课不代表学了,报课不代表万事大吉了。我这两天刚好在翻之前的笔记,2020年9月第149期实操班上的一个案例,当时直接惊艳了我,调整了我的认知。跟这个案例也很类似,我给亲们说说。同组的孩子犯错,株连全组的孩子被罚写作业100遍。妈妈在课堂上问院长,跟孩子咋交流,想去找老师的事儿,这老师太没水平了。跟孩子的交流,我在这里不说了,院长是咋教这个家长跟老师打电话的吗?院长说,最好不打。如果是我家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是我要打这个电话,我会说,老师你做得对,看他们下次会长记性不?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会配合好,监督好孩子完成这次作业。”
很多家长说做不到,暂时做不到很正常。所以,下次出现这种孩子情绪特别激动,咱也不知道咋弄的时候,先保持安静,预备备。可以先找导师级学员交流一番。
家长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和自家孩子身上,而不是去攻击老师。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才是神。咱跟老师打电话的目的是教育老师用咱的方式对待孩子。关键是孩子都被咱养得有点听不得异声了,咱还让周围的人都像咱一样去对待孩子,咱想干啥?师生矛盾,除了那种老师打孩子,暴力执法了,咱去找老师也不是找事儿,而是解决问题。像咱家这种情况的矛盾,咱一定要记得咱的劲儿是往提升孩子跟各种人相处能力上的。把孩子往老师是重视咱对咱要求高上引导,千万不要妄想一次都调整孩子的认知,但坚持下来一定有效果。比如,这周我儿子跟我说老师找他谈话,说了他的问题。儿子最后跟我说了啥?说老师那么忙,还在操心我,还观察我那么细,老师真是重视我。以前跟孩子说是因为老师重视他对他要求高,他也会恼,恼了当下就不说了。但这个种子种下了,总有一天孩子会体谅到老师的用心。那一天也是师生关系出现重大转变的时刻。
我们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要给孩子戴太高的帽子,比如把情绪管理说成了尊师重礼,我们要听话照做,不要轻易改变院长原话的意义。明明是情绪管理,你要说成尊师重礼。这让青春期的孩子会暴怒的,她都不尊重我,我何必尊重她!
当孩子情绪平稳,我们还可以跟孩子聊聊,跟着孩子一起做个区分,比如是不喜欢老师这个人还是不喜欢老师对我们的方式。(不喜欢老师对我们的方式,详见实操班笔记。)
那孩子说不喜欢老师这个人怎么办?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那咱问不喜欢老师哪一点儿?或者说老师做了啥让我们不喜欢她,还有啥还有啥?就是咱家长一定要稳稳地带着孩子去清晰问题。”
至于孩子因为这会不上学的问题,我们要知道,当情绪处理好了,认知也调整了,孩子不会不上学的。咱一定要稳,别孩子一说个不上学咱又慌了,千万别因为这个拿捏住了我们。孩子打个喷嚏咱做家长的不要肚子就疼了。
写在最后: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刘轩老师讲到他上学时候的一个经历,有段时间他坐老师的车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发现老师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简直是两个人。开着车的老师会破口大骂就像街边的泼妇一般,丝毫没有了为人师表的样子。这让刘轩对这位老师心存芥蒂。
后来学校推荐生考某知名高中,刘轩的名字在列。他特别纳闷,怎么会有自己的名字?他就问校领导,校领导说是这位老师推荐他的。
那时候他没想过能考这个学校,因为老师的推荐,他用力一搏,竟然考上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哈佛高材生刘轩。
刘轩说:我们的一生有很多影响我们的不完美的英雄。正是这些不完美的英雄成就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深以为然。
我们要心存感恩,感恩我们身边这些不完美的英雄。
老师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