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在不同班级听课,常常会发现有个别学生爱插嘴的现象,据教师们反映,这些学生大多知识储备较为丰富且热衷于表达,然而随意的插嘴行为却对正常教学秩序以及其他同学的听课质量产生了严重干扰。尽管老师们多次提醒与引导,却收效甚微。那么,怎样在维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纠正其上课插嘴的不良习惯呢?
要针对性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深入分析学生此类课堂行为背后隐藏的根源与内在需求。
其一,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大脑尚未完全成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薄弱,一旦脑海中有想法便极易脱口而出,并且他们普遍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当对教师所讲授内容有所涉猎或产生兴趣时,便难以抑制表达的冲动。
其二,对关注的渴望。小学生内心深处都期盼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关注和认可,有些学生因种种缘由获得的肯定较少,故而试图通过课堂插嘴、抢答问题或发表见解来吸引教师的目光。
其三,强烈的求知欲作祟。学生之间在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能力强,便急于分享自身感悟;还有些学生对特定内容兴致盎然或对某一话题极为熟悉,因而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交流探讨。
其四,习惯的养成。一方面,某些学生频繁插嘴,虽然经过教师多次纠正但改善不大,教师最终放弃引导,无奈默认该状况的存在;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环境里,家长大力倡导孩子自由表达、即时表达,家庭成员间交流也较为随性,缺乏等他人发言完毕再开口的意识,使得孩子将这种习惯带入课堂。
其五,学习风格的差异。依据心理学研究,每个学生都具备独特的学习风格,有的擅长倾听,对于教师的讲述、案例剖析等内容能够高效吸收;有的善于思考,无论是聆听教师讲解还是阅读学习资料,都会在脑海中深入分析与质疑;还有的热衷于表达,他们更倾向于借助表达交流或参与课堂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只不过爱插嘴的学生更容易凸显他的学习风格。
基于上述分析,明晰了学生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而思考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与改进,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以帮助学纠偏。
第一,构建课堂规则。鉴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限,难以仅凭自身确保课堂学习成效,自一年级起,班级与学科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课堂是神圣且至关重要的学习阵地,文化知识的点滴积累皆源于此,身为学生要敬重课堂、珍视教师的辛勤付出、遵守课堂纪律并专注学习。此外,应制定简单明了的课堂常规要求并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涵盖课前准备、课堂听讲等方面,如明听课规范、发言准则等,着重强调举手发言,耐心倾听既是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的体现,更是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将课堂纪律纳入每日总结或阶段性表彰。当然,对于因身体缺陷导致课堂自控困难的特殊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理解包容。
第二,满足心理诉求。老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真切感受到你的善意,对于课堂中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要充分肯定他积极的态度,适度给予展示机会,以满足他渴望被关注的心理。课堂上,教师应力求关注全体学生,通过个体展示、小组合作、大组汇报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交流发言的机会,避免学生因担忧错失发言时机而急于插嘴。
第三,呵护求知热情。班级授课制的显著优势在于知识渊博、特长突出的学生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营造相互学习、彼此促进的良好氛围。若学生对所学的相关内容有所积累且兴趣浓厚,可适当增加其展示机会,倘若课堂时间有限,可鼓励其充分准备后进行专题分享。对于善于提问质疑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答或组织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第四,持续矫正偏差。无论学生习惯偏差由何种原因引发,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上持续引导,促使学生专注学习,减少插嘴频率,课后及时沟通交流,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奖惩约定,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重视与尊重;另一方面,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与表达的同时,着重强调专注听课对个人成长与班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家校协同合作,持续纠正偏差,助力学生与班级构建良好的课堂常规,保障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开展。
第五,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在了解学生不同学习风格后,可为其创造多样学习化机会、搭建多元化化平台,助力学生发挥学习优势。对于喜爱表达的学生,可鼓励其坚持朗读训练,踊跃参与朗诵、演讲等活动,负责班级朗读背诵任务,分享故事、担当活动主持等,将其优势转化为特长。
小学生处于持续发展变化之中,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问题。看似平常的“上课插嘴”现象实则包含了很多复杂因素,涉及儿童心理、个性特征、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应善于维护与培育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好的教育,关键在于对每个孩子给予充分关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宏大工程,而是由无数琐碎的日常细节堆砌而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点滴,实则就是教育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