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同道们中间,有的朋友学养比较深厚,别的不说,单说身边人吧,在弘毅乐学书院的三四年里,王丽霞、汤若飞、孙兰和金美兰等几位女士,学力超强,堪称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写的《论语》、《诗经》和《管子》的读书笔记式的领读、点评文字,虽然不能说每一篇都是上上之作,但各自写下的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文字中,整体评价为优秀——还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的。
在日常交流中,她们中间有的同道,对于《易经》提不起兴趣,没有啥感觉。在此,须郑重说明一下,对于《易经》的态度和感受,不应该作为一个标准,以之评判学识高下优劣。就好比说,一个不喜欢足球运动的人,就被看成没有体育细胞的人。这么看问题,不仅失之偏颇,亦体现评说者的见识缺乏,极可能会挂一漏万,一叶障目。
提出这个话头来,是想讨论一个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问题,因为,有些学友并非不认可《易经》,只是觉得《易经》太高难了,不大接地气,老是“天人天语”,难以产生思想共鸣。
《易经》果真是不接地气,跟日常生活无关吗?且以近日一个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学易体会,以作交流之用。
二
上图,乃昨天早上起卦时得到的结果:“小过”之“艮”。稍稍解释一下:“小过”有两个变爻(九四变六四,上六变上九),于是就成了“艮”。估计这一段解释,已经往不说人话靠拢了,其实这是《易经》的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已。那么怎么解读呢?朱熹对于两爻变化有一个答案,且按下不表。
比较喜欢偷懒,于是直接查阅工具书《焦氏易林》。书中对于“小过”之“艮”给出了自己的断语:
“过时不归,雌雄苦悲。徘徊外国,与母分离”。
其解读理由是:“艮时,震归,艮止,故不归。兑、巽雌,艮、震雄。中互大坎,故曰苦悲。艮为国,为外;艮止,故徘徊外国。巽为母,震行为离。”
知道我的一些具体情况的朋友,看到断语的十六个字,一定会跟我昨天早上开卦读解之时的情形一样,几乎惊掉了下巴。
三
《小过》卦辞说:“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这里补充解读是,一者“小过”就是一个大坎之象;二者“艮”有小儿子的意思,我在家排行老小;三者,有人会说,“小过”变成了“艮”,这是不是一个不太吉利的下签呢?!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这个卦的感觉就是,定位不含糊,非常清晰,尤其《焦氏易林》的解读语,更是精准,简直已知了我当下的底细。
生活中的选择,往往优于努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定要基于正确的预测。可是,百分百正确的预测,生活中恐怕是难以做到的。倘若有一个预测,比较准确道出了当事人现在的主观心态和客观处境,即便是一个凶字当头,也应该引起自己的重视,无论吉凶,皆应该平常心待之。所以对于困境甚至险境,越接近真实的评估,越要谨慎地应付,才可能化险为夷,才可能逢凶化吉。
四
一周前,姐姐、姐夫们一起去医院看望老娘了。在发过来的照片里,看到他们一字排开,站在妈妈的病榻前,面色庄严地恭贺老娘新年;老娘躺在床上,表情呆滞,没有生气,鼻孔里插着管子……。这张照片,真让我泪奔,与老爹当年病逝时,跟孩子们的最后合影,何其相似。
头几天,心里好像压上了一座大山,脑海老是影现面色苍白的老娘。不出几日,就在昨天早上,得到了这个卦——“小过”之“艮”。
前面说到,按照朱熹的解释,这个卦变的解读,最后落到了“小过”上六爻。这可是《易经》中三百八十四爻中,数得着的凶险之爻。不过,据我所知,与伤筋动骨一百天同理,爻之力再邪乎,也不过百日。祈祷我的老娘,无论如何都要熬过百日,那个时候,结束了这一个大单元的课程,我即刻回国看望她老人家。
五
相传孔子亲力亲为的《易传》,是《易经》公认的解读标尺。于此,我一直是特别重视的。在《易经》的总体学习方面,我深深感恩郑万耕先生的言传身教,老人家一路指引,辅导我走进殿堂;在学习《易传》上,则要特别感恩李景林教授的指教,通过拜读景老的专著《教化的哲学》和《下学积腋》中的关于《易传》的解读篇章,让我更加重视对于每一卦的“彖辞”和“象辞”的学习,对其中的思想营养的思考和汲取方面,有了提高。
如“小过”上六的“小象”说:“'弗遇,过之',已亢也。”小象说出来了上六之凶,关键点在于“亢”。《易经》理念很排斥“亢”、“盈”和“过”。特别是“亢”,在第一卦“乾”里,就指出“亢龙有悔”。这一个“亢”字,其骄矜盲目之态昭然。若去掉“亢”带来的危机,要怎么办呢?“小过”卦的“大象”给出了明白无误的解方:“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若对于《易经》的专用词语和内在逻辑有所蒙圈,对于小心驶得万年船的谦恭做人的人生选择,你我总是可以认同吧?!
补注:1前文提及的王丽霞、汤若飞、孙兰和金美兰等位女士,是弘毅乐学书院的一流老师;2文中出现的郑万耕先生和李景林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资深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皆是蜚声中外的大学者。
祝愿良师益友们新春快乐
师大铁佗写于甲辰年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