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起于平淡的故事,我本以为这本书只是讲述一个淮扬菜厨师手中那把的刀的故事,没想到看到后半部,却看出了惊心动魄的感觉。
《一把刀,千个字》这本书分上下两部,外加一个尾声“后来”。上部是淮扬菜厨师陈诚1990年代以后在美国的故事;下部主要是建国初年东北知识分子家庭的故事。上部每一章在儿子陈诚的九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间来回闪跳,引出母亲为何缺席的悬念,下部从头解答母亲的人生以及随之而来全家人的命运变迁,以六十年代为高潮。(此段文字来源于百度)
《一把刀,千个字》这个书名,字面上看,“一把刀”是指“扬州三把刀”中的一把,是菜刀;“千个字”则来自扬州的个园,袁枚的题联“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所以从字面上看,这本书要不就是讲人间烟火,要不就是讲风花雪月。然而,这本书讲的却是创伤。
书中的母亲早已缺席这个家庭,她的缺席,成为这个家庭中每个人生命中无法消除的黑洞,他们后来的人生,时时受着这个黑洞的影响,黑洞无处不在,无法挣脱。
母亲是一个英雄,别人也许只看到英雄的荣誉和身后的利益,但对英雄的家人来说,纪念碑下阴影里的生活,冷暖自知。母亲的道路是她自己的选择,不是家人想要的选择;母亲决绝地飞蛾扑火,代价却绝不止于个人的牺牲,所有的后果,家人只有被动地承受,别无他法。
在这本书里,王安忆对于英雄的描写并不类型化,她用日常生活的细节赋予了英雄——也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清晰的面目与活生生的血肉。但是所有关于母亲的描写,都是以旁观者的眼睛看到的,所以书中的母亲,似乎又与常人隔着一段距离,带着一点传奇色彩。只是我读着小说,越读越觉得这不像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于是忍不住去网上搜索,果然,故事中的母亲是有真人原型的,她就是后来被追认为烈士的张志新。
对于母亲的描写,其实只占这本书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几十页,然而母亲的影响贯穿了全书的角角落落,也给了这本书一点传奇色彩。书中除了主人公淮扬菜厨师陈诚(或者说他只是个名义上的主人公),以及他的姐姐、父亲、妻子,穿插在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嬢嬢,爷叔,招娣,舅公,黑皮,单师傅,小毛,超哥,倩西……则给了故事另外一种充实和丰富。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西洋城的那间小屋。陈诚偶尔消失的那几天,会去大西洋城倩西的那间小屋,住几天,再回到自己的生活里。我想大概每个人都需要这么一个地方,在那里我们只是我们自己,与任何人无关。
一把刀,千个字。这一把刀,不仅仅是厨师手中的刀,也是横在人心上的刀,忍着那无法说出、无处可说的千万个字。书的最后,切肤的痛楚依然无法付诸语言,陈诚只是向着钢厂旧址的行车轨道、虚空茫然中的招娣,哭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