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79年是中国现代广告元年
广告是市场经济孕育的宠儿
②1650年,英国《新闻周报》刊出世界最早的报纸广告
③1666年,《伦敦报》开辟世界最早的广告专栏
④20世纪,“不是生活在现实里,而是生活在广告里”的美国成为世界广告王国
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人的观点却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课目中就有一门本质上就令人作呕的学问,叫做广告学”。
1979年1月14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一篇《为广告正名》的署名文章。这篇由上海广告公司丁允朋撰写的广告檄文,客观上为广告的复出起到了舆论导向的作用。
1979年1月28日,上海《解放日报》最先刊登了第一条报纸广告。广告分为两个通栏,一个通栏是上海食品工业公司所属厂部分产品介绍
⭕️ 幸福可乐
⭕️ 光明啤酒
⭕️ 十全大补酒
⭕️ 参杞补酒
⭕️ 佛手牌特鲜味精等
另一个通栏是上海工艺美术工业公司所属部分工厂产品介绍
⭕️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 上海戏剧刀枪厂
⭕️ 上海印花品厂等
1979年,1月28日,17时05分,上海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条电视广告。上海市药材公司的”参桂养荣酒“,时长1份35秒,16mm电影胶片拍摄
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率先恢复广播广告。
1979年2月,上海恢复了户外广告。首批10块左右商业广告户外路牌取代了语录牌
1979年3月15日,央视破天荒的播出一条西铁城-星辰表外商广告。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现代广告在大陆的”复苏“马上引起敏感的外国记者的注意,他们迅即作出评论:中国要从政治时代转入经济时代,中国的经济要起飞了,中国这头拿破仑所谓的”睡狮“要真正醒来了。
中国的广告复苏了,但还不能形成较具规模的行业。
新时期的广告业,一开始仅仅是外贸行业的附庸,背靠着外贸这棵“大树”生存下来并慢慢发展。
1979年~1981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我国主要口岸城市均成立了专营进出口广告业务的广告公司。因此,国内老牌的专业广告公司大多诞生在外贸系统。
1981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广告行业组织——中国对外贸易广告协会宣告成立,全国广告营业额达1.18亿元,广告从业人员16160人,广告经营单位1160家。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前和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广东广告业发展的大气候也较内地省份优越得多,随着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港澳和国外商人要求利用国内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路牌、商店橱窗等各种媒体刊登商品广告的呼声越来越高。
1979年5月,日本两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日本电通株式会社和日本大广株式会社的有关人士先后拜访了广东省对外经贸局,主动提出在广东省内开展广告业务。 此后不久,日本亚洲交流协会理事长,北村博昭先生也到广东外经贸局摆放,并专门谈了开展广告宣传业务问题。双方约定,当年9月份,日本方面率广告业务访华小组来广州交流,并就双方合作问题进行谈判。
此时,上海市外贸局早已成立了广告公司,北京、天津市外贸局成立广告公司的请求亦获批准。
广东省广告公司呼之欲出。
1979年10月22日,粤广成立
1979年11月28日,粤广正式开业
80年代初,粤广与广东电视台签订了第一个广告代理合同——代理新加坡“虎标驱风油”标志着广告公司与媒介开始联手,各司其职,开始迈向行业规范化运作的征途。
不久,粤广在海珠广场树起了广州市第一块户外外商广告牌,这块用铁板、油漆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广告牌,面积为14平方米,客户为日本酒家“聘珍楼”,该酒家欢迎中国出国人员到日本一定要去“聘珍楼”吃饭。
同样诞生于1979年的广东省广告公司与广州市广告公司,是广东“老字号”的专业广告公司,也是当时仅有的能承接来华广告的广告公司。前者拼接外贸渠道,后者依靠羊城地利,在广告界“各逞其能”。因此在具体的业务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矛盾。为此,两家公司常有“摩擦”、“口角”,甚至斗到省事领导机关。
经有关方面斡旋,两家公司最后达成共识,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停止内战,组成“统一阵线”,实现省市共作,并在广州老字号“泮溪酒家”设宴谈判,但双方在“利润分配”、“以谁为重”、“阵地划分”等几个敏感问题上僵持不下,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981年,羽翼渐丰的粤广与她的娘家包装公司分家,开始新的创业。
上海人对广告是不陌生的
在这座城市开埠后,外商就带来了销售商品的各种广告手段,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广告的发源地之一。先在上海滩露脸的是报纸广告,发布在1862年(清同治元年)创刊的《上海新报》。1911年(清宣统三年),路牌广告登场。1926年,林振彬开办了第一家中国人的广告公司,五开间门面的华商公司坐落在今天的香港路上。1927年,国人开办的第一座插播广告的凯旋电台在新新公司6楼“玻璃房”播出。 1929年,上海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制作霓虹灯广告的远东霓虹灯厂。老上海人更是忘不了“梁新记牙刷,一毛不拔”,还有祥生汽车行的“四万万同胞,请打四万号电话”;记得那夜幕里的漕河泾“冠生园”红透半爿天的巨型霓虹灯……
当上海走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数一遍全市的广告公司才三家,用不完一个巴掌,隶属商业一局的上海市广告装潢公司、文化局的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和外贸局的上海广告公司。作为夜上海标志之一的高楼广告霓虹灯,早在1954年就仅存3块:南京西路成都路口的 “金星钢笔”、四川北路天潼路口的“白雪”和大世界北的“胃宁”,两年后,都被标语替代。到了“文革”时期,商店霓虹灯招牌统统灯灭,广告从大小媒体里消失,路牌广告被改成政治标语和语录牌……
1976年,“文革”结束,也就在这冰雪消融的时候,广告回来了。三十多年前,报告它重回上海的第一枝报春花,开在了电视荧屏和同日的《解放日报》。
植入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