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教学设计中存在以教师的经验、习惯等不科学的思维习惯导致许多弊端。“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貌似热闹却学生却无法深度参与的弊端;教师因重自己的教而进行“灌输教学”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这样的传统教学设计无法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而逆向设计则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可以避开两个弊端。逆向教学设是为学生的学为中心,为理解而教。本文将从What Why How 三个方面来阐释逆向设计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如何来进行逆向设计,并利用逆向设计三阶段设计课例进行实践。
一、逆向设计提出的背景:
传统教学的两个误区:
1.活动为导向的设计:活动为导向的设计的不当之处在于“只动手不动脑”,学生无法真正的领悟和收获课程的核心知识和大观念,就算有,也是在活动中偶然发生的。活动中,貌似热闹的课堂中,学生不需要理解,只需要参与活动中即可,学生也不可能形成可供后续发展的共同理解。学生不需要通过思考就可以做到,学生也无从知晓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活动对于自己的学习有何帮助和意义?这样的教学效果是盲目的,学生学得肤浅。
灌输式学习:学生根据教材(或教师通过课堂讲稿)逐页进行学习(讲授),尽最大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所有的事实资料。这也意味着灌输式教学,教师只关注讲授、检查主题、推进学习进度而不管学生是否理解。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就 像带着学生走马观花似的旅行,没有总括性目标来引导。以教师的教为重,忽略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参与度不够,真正的学习无法产生,学习的收获自然也无从谈起。
这两种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没有引导性的智力目标,或没有清晰的优先次序来架构学习体验。没有突出强调清晰的目的和明确的表现性任务。在这样设计的结果将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该理解什么?要获得什么能力?学习活动或资源的目的什么?以及这些活动或资源可以带来什么帮助?这些问题都无法解决。
针对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在开始教学设计之前,我们详细提出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在设计之前,我们会思考以下问题: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这些目标的证据是什么样的?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现性行为是什么样的?我们还要思考,学生怎样才能脱离活动或者教材本身去理解?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哪些教材、活动和方法最有助于达成教学效果?在为理解而教时,我们要把握的主要观点----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来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这就是逆向设计的思考过程。
二、什么是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逆向教学设计是以结果为导向、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即从输出端及预期结果开始思考的教学设计。逆向设计提倡从终点(预期结果)入手,思考并确定必要的证据来判定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结果(评估),在明确预期结果和评估方法之后,才能开展教学并为学生表现提供支持。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是确定预期结果,阶段二是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阶段三是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为什么要进行逆向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需明确以下观点:
第一、学生是“顾客”,逆向教学设计的起点是确定的学生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这体现教学设计的对象性。我们要在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学习目标。
第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只有良好的学习成果才能体现教学设计的有效,体现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解。这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成果性,这可以通过表现性任务来评估。
第三、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是目标达成的根本保障,这也与课程标准理念相吻合,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第四、有利于单元整体教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建议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第五、为理解而教,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达成。
传统教学设计与逆向教学设计不同如下:
从以上表格内容可以看出逆向设计的优势,它是真正以学为中心,真正为学生的学和理解而教。
逆向教学设计的意义:
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有利于规避传统教学误区
逆向教学设计是可以在设计教学前就清晰地界定预期结果,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并将目标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逆向教学设计将目标放在首位,有利于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无效的“灌输”和“活动”的堆砌。
强调整体性,有助于单元整体教学实施。
逆向设计注重整体思考和连贯性,从单元层面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呼应。
评价先行的设计理念,助力发挥评价促学作用,达成“教-学-评”一体化
逆向设计把评价设计提前到教学活动之前,使得整个评价过程嵌入教学过程中,成为真正诊断和驱动教学的工具。
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途径
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的话语体系里,教学的目的是追求持久理解。这与新课标提出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课程总目标正相契合,即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学”的过程,获取学生“学”的证据,体现了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本质。
总之,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就要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者暗含的表现性任务来设计课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思考以下问题: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成这些目标的证据是什么样的?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现性行为是什么样的?
我们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
如何进行你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设计分为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阶段一是确定预期结果,也就是单元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阶段二是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可以从表现性任务和其他证据来设计。阶段三是学习计划也是学习体验设计,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和WHERETO来设计教学。
逆向教学设计三阶段需要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目标。我们在此阶段要注意和思考,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我们需要查看英语课程标准检验预期结果。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基于学情的条件下,整合教学资源,明确学习的优先次序,确定单元目标、学生需要理解的语言大观念和主题大观念、能够证明理解的基本问题和学生需要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学习技能。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量规。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结果?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在设计前需要教师像“评估员一样思考”,思考如何确定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理解。
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课堂教学。在明确学习结果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之后,我们还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达到预期结果,学生还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如何设计活动让学生可以获取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而非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