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组织阅读《静悄悄的革命》, 昨天中午,问题导读的郭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所在的学校是否让你有种‘下次公开课我来上’的冲动?如果没有,可否说说原因?”
郭老师的问题应该是有心理预设的,她预设我们会说,我们不愿意去上公开课。为什么不愿意在校内上公开课呢?第一、教师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彼此之间不能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学术文化在同事间所建立的壁垒,甚至比我们与学生间的壁垒更高更宽。这些壁垒部分源自竞争所引至的恐惧感,使我们四分五裂。”我们恐惧他人对自己的品头论足,也忌惮他人的指指点点。再加上同事之间的评职称各方面的竞争,我们自然而然把他人拒之门外。第二、学校并没有良好的教研氛围。没有真正的教研应该是大部分老师不愿意上公开课的原因。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不是无意义的寒暄就是带有自己强大感情色彩的点评。所以,上完公开课参加完研讨的教师既不能解决自己上课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不能彰显自己突破难点的乐趣。所以,教研活动更多的时候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种负担。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想上公开课吗?今年是我成为教师的第三年,我从来没有上过除了校外的公开课。从这个层面看,是的,我愿意上公开课。这倒不是因为学校的教研氛围很浓,而是因为想要用上公开课的形式去突破自己——比如,挑战自己打开教室门的勇气。和无数一线教师一样,我不喜欢被听课,被品头论足。但我知道,封闭更无益于自己的成长,如果不能、不敢把自己的教学常态公布在全组老师的面前,那么我可能会躲在自己建筑的避难所里。魏智渊老师说,警惕,读书会使我们变的虚弱。我希望自己通过承担公开课这种形式去给自己一个磨砺自己的机会。那么,是否我们对自己的改变和行动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