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哲学都是自传,一位好作家应当将自己的灵魂倾洒在纸上,如果有人理解了他的作品,就会理解他的为人。”出自弗里德里希·尼采,诚如李安在一次采访中说到“如果你想了解我,一切尽在我的电影中。”而《饮食男女》恰是最能体现李安为人处世性格的一部作品。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作为台北仅存的少数能把各色菜系都掌握的大厨老朱,在妻子去世后就肩负起抚养三个女儿的责任。随着女儿们的长大,她们离开家的可能性也就加大,每周六的晚餐成为了维系家庭和睦与沟通的例行,影片围绕饮食与性的核心讲述了这一个家庭的冲突与平衡。
影片一开始就用四个镜头简明的交代了整个影片的主要人物。略显压抑的老朱,保守的基督徒大女儿,要强的事业女性二女儿,青涩的在读学生三女儿。他们各自的感情生活也被秘而不宣的交代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李安惯用细节,也十分善用细节处理人物。简举几个容易在观影中被忽视的细节。第一个镜头中,朱师傅用电话教电话中女人如何烧鱼,以及锦荣在发现老朱给珊珊每天做便当后说出“我希望她和你有一点小秘密”,都是精妙的伏笔,这个伏笔直到影片最后才被揭开。猫叫春隐喻了家珍对爱情的渴望。老朱晾洗衣服时,从洗衣机中掏出一大团纠缠在一起的内衣,象征三姐妹及三姐妹与父亲间复杂的纠结的状态。
影片的每个主人公都纠结于爱情与家庭,以及在满足情感需求与维持人际关系和谐间的微妙平衡。随着剧情的发展,可以看见家珍压抑自己不敢面对感情,家倩精明能干但感情生活飘零,家宁陷于三角恋,而老朱苦于压抑无法说出口的与锦荣的感情。老朱的老婆已经离世多年,而他无法准确的表达他对锦荣的隐秘的感情,就如老温说的“压抑得像一只乌龟”。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能力完全受到了压制,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这是老朱味觉退化的原因之一。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对三个女儿的关怀。直到电影最后,当锦荣的离婚得以完成,家宁和家珍都有了成功的爱情关系并搬离家中后,与锦荣的爱情关系才得到揭示。在这一刻,老朱才重新有了味觉,找到了和家倩之间的平衡。
不难发现,影片中最主要的个性人物是家倩。和父亲最相似的性格,一方面是职场中的精英女性,一方面又是在做菜上犹如父亲一般的精明。看起来是最为风光和吸引异性的女性,但一直保持着性关系的前男友和说出“好朋友”的赵文瑄最后都没有选择她。在父亲宣布卖房子以及所有人都拖着梁伯母出去后,家倩独自倚在门上落下泪水,这里不难看出,家倩才是真正愿意传承传统的人。
《饮食男女》的核心的确有饮食与性,但不全然。据说朱师傅与老婆在厨房中常常争吵,特别是会为了人参汤中的人参分量而争吵。这里的人性冲突实际上是两人的共有激情的表达。他们对烹饪的共有激情导致了个性的激烈结合,就如家倩和朱师傅的矛盾。而影片最后这样的矛盾得到平衡,家倩与父亲在情感上得以和谐。个人与家庭的模式,哲学上是说“焦点—场域理论模式”,可以发现,其实这是在探讨在这样的模式中如何能够从情感需求和和谐的关系中寻求平衡。
关于父亲三部曲
《饮食男女》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其余两部分别是《推手》、《喜宴》。有人说这三部影片分别讲述跨国恋、同性恋和老少恋,这样总结未免过于仓促。
《推手》是李安的第一部长片。在纽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李安长达6年时间都不曾做过与电影相关的工作,直到37岁才开始专业电影摄制者的事业。在1990年“好机器”制作公司同意投资他拍摄《推手》后,接连拍摄了《喜宴》与《饮食男女》。
如李安在宣传《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说的,他拍电影最初十分关注孝顺,因此拍摄了《推手》及后的系列电影。没有疑问的是,《推手》注重西方价值观与传统的儒家价值观的张力,《喜宴》关注点在父亲的传统家长制。
记得一位博主说,张艺谋拍农村火了,贾樟柯拍城市变迁火了,“现在农村没了、城市也建好了。功利来讲,中国电影不能再给世界陌生感了。”李安在向“好机器”制作公司引荐自己时说,“嗨,我是李安。如果不拍电影,我只有死路一条。”我想,一个将自己和电影绑在一起的人,中国人,是怎么样都有说不完的新鲜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