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丈夫背叛,从未独自出行的布里特.玛丽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想要通过工作开启新的生活。应该是命运的安排,让她来到了一个因为经济危机而被人遗忘的一个破落的小镇---博格。也正是在这里,布里特.玛丽开启了充满意外,又让她感到新奇的全新的生活。而此时的布里特.玛丽已经是一位63岁的老太太了,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够迈出这一步。
为他人而活,没有自我
之前的布里特.玛丽正如这个曾经繁华而现在被人遗忘的小镇博格一样,永远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从小,她就生活在性格活泼、各方面表现优秀、深得父母喜爱的姐姐的阴影里。姐姐不管做什么,都能够赢得父母追随的目光。而她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她爱她的姐姐,她也羡慕她的姐姐。在她的姐姐因一次车祸早逝之后,她努力过,希望父母能把对姐姐的关注转移到她的身上。而在父母心目中,姐姐就是他们所有的希望,在这个希望消失了之后,他们再也提不起精神。父亲回来的越来越晚,而早上又很早就出了家门,最后干脆连家都不回了。母亲呢,要不喝酒,要不则躺在卧室里很少出门。不要说得到他们的关注了,布里特.玛丽连想要见他们一面都很难,家里安静的空气让布里特.玛丽几乎喘不过气来,她曾故意摔破一个瓶子来引起母亲对她的关注,而换来的却是母亲对她的责骂,说她什么事都做不好,简直是一无是处。使得她在家里面更加小心翼翼了,而家里面也静得更加的可怕了。布里特.玛丽曾听到母亲和别人打电话的时候这样说:“我是造了什么孽才生了她。”在母亲喝醉的时候,也经常给人打电话或者当面数落布里特.玛丽。等她终于长大了,她都弄不清楚,为什么和她一栋楼的那两个兄弟会同时喜欢上她,她甚至在想,如果姐姐在世,他们还会关注到她吗?他们会更喜欢姐姐吧。正因为母亲曾说:“我们必须祷告上帝,让布里特.玛丽找到一个养的起她的男人。否则,她只能去住贫民窟,因为她什么都不会。”也正因为这样,最后布里特.玛丽选择了兄弟当中,对她比较冷淡,但老想着将来要赚多少钱的那个人,可是最终他背叛了她。母亲不但不安慰她,反而还奚落她。从这之后,母亲干脆不起床了,整个公寓陷入比先前还要寂静的寂静之中,甚至听不到一点声音,布里特.玛丽日复一日的擦着窗户,等待变化的发生。
直到有一天,兄弟当中的另外一个出现在了楼梯平台上,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不过,离婚了。等待太久的布里特.玛丽,在看到肯特对她微笑的时候,从那一刻开始,她把他的梦当成了自己的梦,把他的人生视作她自己的人生。为了照顾好他的两个孩子,她甚至都没有要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的为孩子,为丈夫付出着,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工作。也没有任何的娱乐爱好,完全没有自我。除了家务,其他什么都不会。就连手机都没用过。因为她觉得自己不需要,因为她永远都在家里。她的付出,换来的是孩子长大后对她的厌弃,说她太乏味,以及丈夫对她的背叛。正像布里特.玛丽所不理解的那样,自己全身心的为丈夫、为他的孩子默默的付出着,为什么就得不到他们的肯定,得不到他们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呢?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女性,也是像布里特.玛丽亚这样的生活着。纯粹的为他人而活,没有自我,甘愿地付出。时间久了,就成了理所应当。
另外,布里特.玛丽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一次和丈夫外出旅行因为事情紧急,没有用卫生间,她怕服务员发现他们没有用卫生间而而在背后议论他们,竟然在临走之前,把淋浴打开流了一会儿,才放心地离开。她的发型不能乱,说话一定要得体,因为他一直以文明人的要求来约束着自己,不让自己逾越半步。
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
造成这样的结局,我觉得还有布里特.玛丽的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刀叉必须按顺序来摆放,无论是喝茶还是喝咖啡,杯子下面必须得有茶垫,熨烫机、剃须刀这些生活用品,必须摆放在一定的位置。不能穿脏鞋进入屋子,就连脏衣服也要扔到衣篓里。擦拭窗户必须要用菲克新这一品牌,她对其它品牌不信任。她不喜欢旅行,如果外出旅行,一定要在床上、沙发上,撒上厚厚的一层小苏打进行清洁。早上从没有睡到自然醒,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早餐,午饭必须在12点, 晚饭必须在六点的时候吃, 她认为这样做才符合一个文明人的标准。 就连来到博格娱乐中心工作,每天晚上六点准时,在门口把一块儿士力架放在盘子里,来喂养娱乐中心的一只老鼠,还在盘子旁边放上一张纸巾。为的是让老鼠用餐之后,来擦拭它的爪子。看到这一幕,我都觉得有些可笑,这样的生活不累吗?
衣服、地板、窗户,通通都应该是干净的,当第一天来到博格,事事处处不如意,感到委屈的时候,她都必须用毛巾捂住脸抽泣,因为她不想让眼泪滴到地板上会留下印子的。
她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报纸上的填字游戏。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她缺少趣味,没有幽默感,所以,孩子们厌弃她,丈夫背叛她,就连邻居也不喜欢她,她没有朋友,大家都认为她是无趣的人,她活在自己的空间里。
突破自己,试着改变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
刚开始来到博格,布里特.玛丽无论从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还是环境,通通都不适应,也不理解。她来博格的第一天,竟然被突如其来的足球砸晕了。她不理解这里的孩子为什么穿着脏兮兮、留着破洞的衣服,夜里还在踢着足球。来到博格唯一的热闹地方披萨店---当然,这里不止卖披萨,还兼办邮局、修车店、医疗中心、商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济危机让这个繁荣的小镇,一下子衰退了,这里很多店铺、政府部门都一个一个关闭了。只剩下这个多功能的店铺,还有一家只卖红色花的鲜花店。坐轮椅女人粗鲁的语言,凌乱的头发,店里脏兮兮的地面、窗户,商品杂乱无章的摆放……都让她感到非常的不适应,而对于她这个时时处处都以文明人约束自己的外来人,这里的人对她表现的也是冷漠,就连这里的人都开始离开了,而布里特.玛丽所工作的这个娱乐中心,两个月之后也要关门。这个从城里人来的文明人,不会喜欢上这个小镇的,他们没有必要对她表现出热情。所以最开始他们彼此都没有给对方留下什么好印象。
开始虽有万般的不适应,布里特.玛丽还是慢慢的开始喜欢上了这里。薇尔、萨米、奥马尔、恐龙……这一群热爱足球的孩子,虽然让她不可理喻,毕竟布里特.玛丽的心是充满爱的,她用小苏打把孩子们的球衣洗得干干净净,教孩子们一切文明人所具备的礼仪。她意外的发现,言语粗鲁的萨米,把刀叉竟然摆放得那么的整齐,教弟弟妹妹们用刀叉时不要把胳膊放在桌子上,她觉得萨米具有绅士的潜能。而且那么细心的、周到的照顾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让布里特.玛丽对他们心生好感,也让她开始觉得她有些适应博格的生活了。虽然她还不习惯孩子们扑到怀里拥抱她,不习惯,孩子们时不时爆发出的不文明的语言。
最终改变她的是她一向最讨厌的足球,孩子们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缺少幽默老太太。一次意外,孩子们为了参加镇上的足球杯赛,布里特.玛丽竟然成了孩子们的足球教练,虽然她对足球一窍不通。孩子们也不需要她懂,因为没有教练,他们就不能够参加这次足球杯赛,而在娱乐中心工作的布里特.玛丽是最合适的人选。最终,布里特.玛丽带领孩子们成功的参选了小镇的足球杯赛,虽然比赛以惨败而结束。布里特.玛丽看到了足球所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因为在这次比赛中全镇的人都参与其中。虽然经济危机让这个小镇的经济一蹶不振,让这里的人们也变得没有了希望、颓废。这小小的足球却把大家的热情给点燃了,把大家都团结了起来。这是布里特.玛丽所不能理解的,看到这样的情景她非常的感动。破天荒地,她竟然第一次在球场上,不顾形象的大叫着给球队加油,最后嗓子竟然都喊哑了,并且还不停地跳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在为孩子们加油助威。就这样,布里特.玛丽变了,她竟然在一天早上睡到太阳升起,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当肯特最后来找她的时候,虽然为了肯特,他之前生了一场大病,那个女人离开了他。她同情他,自己的理智也在约束着自己,要照顾生病的肯特。还有对家的留恋,所以她决定跟肯特一起回家。但是在临走之前,她想为这些热爱足球的孩子们留下点什么,所以决定向议会申请,在博格重建足球场。虽然开始肯特不愿意,但布里特.玛丽已经不是那个只会顺从他人意愿的人了,她的坚持让肯特感到很意外,肯特还是协助她实现了心中这一愿望。肯特也感受到了布里特.玛丽的改变,开始去尊重她的意愿。
在这个小镇上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小镇上的警察斯文喜欢上了这个特立独行的,从城市里来的老太太。而在交往中,布里特.玛丽也喜欢上了斯文。但是常识一直在约束着她,使她不敢轻易地接受并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每天晚上她都期盼着门声会响,而打开门之后,门外站的就是斯文。当听到斯文说他也有这样的愿望的时候,在她即将和肯特离开的那个晚上,她摆脱常识,勇敢的迈上了台阶,举起了手,敲响了斯文家的门。灯没有亮,她知道斯文没有在家。虽然斯文听不到,但她毕竟勇敢的迈出了那一步。
最终的结局没有写她到底是选择和肯特一起回家,还是选择再次敲响斯文家的门。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孩子们给她买够了能够往返于巴黎和博格的汽油,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巴黎,而且是独自开车去,这也是她人生中从来没有过的,因为之前她连加油都不会,更没有一个人独自去旅行过。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为自己做出选择。不知道她从巴黎回来之后,到底如何进行选择爱情,但是博格这个小镇已经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她心中不可割舍的地方。而小镇的人们也将永远记住她。而突破自己的那个时刻,是那么的美妙。
改变自己的,何止是布里特.玛丽,小镇改变了布里特.玛丽,同时她也改变了这个小镇,还有小镇上的这些人们,在这里,她拥有了自己真正的朋友---坐轮椅的女人和银行,这个坐轮椅的女人,就是那个多功能小店的女老板,在布里特.玛丽的影响下,她的小店变得洁净,东西摆放也不再杂乱无章,而是井然有条。她的头发也不再是第一次见面时像被受了惊吓的猫抓出来的发型了。还有那个热爱足球的国家足球运动员,因为眼睛失明而再也不能从事足球运动,一度颓废、失去生活希望的银行,因为布里特.玛丽让她重燃对足球的希望,她成了孩子们真正的足球教练,并在布里特.玛丽的努力下重建的足球场上正式训练孩子们。
神奇的小苏打
在布里特.玛丽眼中,小苏打就是万能的,外出旅行时,把小苏打撒在床单上,20分钟之后,收拾床铺,小苏打既可以清除污渍,又能吸收潮气,让床垫显得更干净。而且在博格,她就是用小苏打,把那些孩子们的脏衣服变得洁净如新的。也正是小苏打,让厨房不再有油污,让地面变得洁净,让洗衣机不再有污垢……可以说布里特.玛丽让小苏打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我不知道小苏打竟然有这么多的用处,受了布里特.玛丽的影响,我在网上购买了五斤的小苏打。刷鞋、洗衣服、擦厨房的桌面,还别说,效果真的挺明显的。
清单人生
布里特.玛丽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她第二天的代办事宜,她每天严格按照清单上的内容进行,每完成一项就划掉一个,然后开始完成第二项内容。如果因为一些事情让她改变清单上的内容以及次序,她会严肃的与别人据理力争,不做退让。就像她到议会去申请重修足球场,因为议会的人们个个都在踢足球,其实就是不愿意在那个已经破落的小镇进行投资,他们认为那是一种浪费。当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往后推迟决定的时候,布里特.玛丽与他们争辩时。理由就是她的清单上已经写明今天的代办事宜就是申请重建足球场,不容改变。当然,也有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时候。她只好撕掉当天的清单,把这一项改到第二天,然后在第二天再坚决去执行事项。最开始的时候觉得布里特.玛丽生活太过于死板了,但是后来我发现,她的这种做事方式,其实值得我们去借鉴。因为我的生活就是一个没有条理的人,让自己的生活条理化,没有什么不好。我喜欢这样的清单人生,决定开始自己的清单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