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着良心在豆瓣给《立春》打了三颗星——客观的来说我是要给四颗星的,然而电影给我带来的主观上的冲击战胜了我客观的理智之后,我选择的一种发泄方式就是给这部电影降级——还好没给它只评一颗星。
片中除了那个被女主角王彩铃领养的曾经是“兔唇”的女孩,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是悲剧人物。
没错,他们都有理想,音乐教师王彩铃有理想、钢铁工人周瑜有理想、自学成才的画家黄四宝有理想、舞蹈家胡老师有理想、那位不择手段要参加歌唱比赛的光头MM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也都不甘于平庸。然而,在这个成王败寇的社会,或许只有在你真正成功了的时候,当你回顾曾经的那段峥嵘岁月,别人也才会投来赞许的目光——嗯,这才是苦尽甘来的典范啊。可是如果你依然失败,或许在他人的眼中你不过就是一个不断被暴风雨打湿翅膀最终只能无奈的做挣扎状的小飞虫而已。
当然,弱者也有可能会被关注,比如被这部电影的导演。失败者们的素材在被搜集整理夸张和放大以后,成为了一部影片,于是乎我们就可以买上一包爆米花,在影院里面一边咀嚼着,一边在影片中寻找的我们所需要的某种共鸣。
《立春》暗曰:这个社会就是这么残酷,残酷得可以告诉我们——即便你有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或者反之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一的汗水,你依旧会失败,起码来说很可能依旧平庸。哪怕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天才,面对着各种于自身天才身份极为不适应的羞辱和失败,你最终也会被逼得去强奸一个人,去卖烤羊肉串、去街头卖艺、去哀求一个临时打杂工的职位、去开一个骗子婚介所……
片中我几乎没有看到天才们在坚持——或许有吧,比如胡老师在监狱里实现了他的舞蹈理想,比如王彩玲在梦中到了意大利的歌剧院去登台献演,除此以外,他们都崩溃了。最终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都去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突然有点同情搞艺术的人了,尤其是那些如同王彩玲一般还在郁郁不得志的天才艺术家们——当他们发现或许卖烤羊肉串会比不断的去考中央美院更为实际的时候,算不算是一种升华呢——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不行了就换一种方式,没什么大不了的。
假如某人没有了理想,世界依旧是这样。因为别人的理想正在实现着,而且实现得可能比你快比你好。
多么消极啊,是因为我自己在消极吗?我的理想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地产商告诉我,这样的楼盘通常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