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十岁的这十年间如能受到父母科学的鼓励和赞扬达到5000次,这个孩子就会健康成长。因为在鼓励和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自信心都是很强的。
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在实验中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是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却高达50%,据此可以得出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翻耕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便难以发芽。
人的成长也离不开温暖的光线------夸奖。
可是,我们的中国的家长不爱夸孩子,却是不争的事。去年,我曾问过你学生,孩子在上一个星期七天里,你的父母夸奖你几次?全班41名学生,最多的夸奖3次,23名学生家长没有夸奖孩子一次!
追根问底,中国家长不夸奖孩子有一下原因:
1.固有思想所致
一般中国式的父母都是成长与中国的传统家庭之中,这样的家庭有一个共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严厉,不爱把爱、夸奖这样的词汇挂在嘴上。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也有一个共性:受父母思想颇深,也用同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便是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
2、认为夸奖会让孩子不踏实
关于父母夸奖这个话题,我看到有人的观点是这样:“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得说。虽然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但是能培养出较强的抗压能力!3.不善于夸奖
主持人孟非关于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中国的妈妈多半夸孩子漫无目的,而爸爸要保持自己的威严,极少夸儿女,这似乎与传统认知的“严父慈母”吻合。无论是漫无目的夸奖的妈妈,还是保持威严的爸爸,他们都是不善于夸奖孩子的父母。
真诚的夸奖别人是一种人类美德,不论夸奖的对象是多么亲近或疏远的人。
首先,如果我们父母保有同理心,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能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对孩子多一些认同,少一些训教,甚至在不经意的时候,放任一下孩子,去尝试新的东西,哪怕犯一点小的过失;多夸奖孩子,在孩子做出一些微小而有意义的努力时鼓励他。
再有,克服内心的羞涩,传统的保守观念,将爱和夸奖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说出来。中国人是习惯内敛地生活的。尽管罗素认为,中国人的性格是和蔼可亲,比其他任何民族的人都更喜欢说笑。但中国人却又表现出关于和蔼可亲的局限性,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对自己的孩子,常常表现得严厉和过于严厉。
从今天开始尽可能地赞美自己的孩子吧!
我们要从夸奖初衷出发:想让孩子得到鼓励,获得自信、勇气和进步。夸奖 首先是一种尊重,尊重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其次,夸奖是一种信任,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认知和行动。第三夸奖又是一种放手,承认孩子有办法去认识和行动。
让我们掌握夸奖公式,正确的夸奖孩子!
夸奖=陈述事实+ 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表达感受+ 表达期望+ 身体接触。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夸奖,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夸奖他,让他知道被夸奖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夸奖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我们知道夸奖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
从今天开始,让夸奖陪伴孩子,让孩子在夸奖中树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