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5年,东汉旧历十一月初二。
寒风刺骨。
不知何时开始,也没人注意,一群宦官装束的人,聚集在洛阳皇宫的北宫崇德殿。他们面色凝重,神色紧张,行动谨慎。互相低声耳语一阵之后,忽然一起脱掉棉袍单衣,然后用刀砍断自己的单衣袖子。
接着,他们面对着墙上的画像,跪了下来,在三个人的带领下,开始磕头立誓。
之后,像风一样散去。
十一月初四。
京城和十六个郡国地震。是夜,皇宫各宫门紧闭,门外一排排的士兵在寒风中挺立,岗哨明显多于平时。
皇宫戒严,一片肃杀。
倏忽之间,那些宦官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个个手提刀剑,急匆匆地奔向崇德殿,略一集合之后,扑向章台门。
踹开章台门,只见四个年纪大一些的宦官,正坐在屋里,围着火炉聊天。闯进来的人二话不说,举起刀剑就砍。瞬间,三个大宦官就死在他们的刀剑之下,剩下的一个,颓丧地坐在椅子上,抖如筛糠。
活下来的那个宦官,名叫李闰,是皇帝身边的中常侍。死去的三个宦官,分别叫江京、刘安、陈达,职务分别是中常侍、黄门令、钩盾令。
中常侍,是级别最高的宦官,秩级比二千石,是皇帝最贴身的亲信。
黄门令,是皇宫内中小宦官的总头子,秩级六百石。
钩盾令,是皇宫里池苑景区的负责宦官,秩级也是六百石。
进来杀人的共十八个人里,带头大哥叫孙程,仅仅是秩级比三百石的中黄门。他的副手有两个,一个叫王康,也是中黄门;另一个叫王国,是长乐宫丞(太后身边的宦官),秩级也是三百石。其余的都是级别更低的小宦官。
这些小宦官,没有宣读圣旨的程序,直接杀了皇帝身边的大宦官,莫非要造反?
没错,他们就是要造反。他们要干一件惊天大事:立皇帝。
那场十一月初二的聚会,史称“截衣立誓”。
作为奴才的宦官,想立皇帝,本就不那么让人能理解。十几个小宦官,敢立皇帝,谁信呢?莫非背后有人支持他们?
没有任何大人物明确表态支持。事情机密,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他们这么干,靠的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立汉安帝的儿子废太子刘保为皇帝。为此,孙程只是在四天前,和代表刘保的对外跑腿人一谒者(官名)长兴取得了联系。刘保的手下,当然希望有人自愿拥立刘保称帝。于是,曾经任职于太子府的宦官王康,以及孙程的前同事王国等人,就联合了一些小宦官,直接动手。
他们的对手是谁呢?
第一个是汉安帝的老婆,太后阎姬,东汉帝国当时的实际控制人,掌管着皇帝的玉玺和符节;第二个是阎姬的哥哥,车骑将军阎显;第三个是阎姬的弟弟,卫尉阎景;第四个是阎姬的弟弟,城门校尉阎耀;第五个是阎姬的弟弟,执金吾阎晏;第六个是虎贲中郎将,阎家人阎崇;第七到第九个是阎皇后身边的铁杆宦官,中常待江京、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第十个是中常侍李闰。
这些人,任何一个,都是孙程等人平时根本惹不起的存在。
当时的东汉,老皇驾崩、新帝未立,太后阎姬是最高统治者。其兄阎阁显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军官,因为他上边没设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同时他还是与“三公”级别相同的人,叫“同三司”。中二千石(相当于正省部级)的卫尉阎景,掌管宫门卫士和宫中巡查,手下有2704名士兵。比二千石的城门校尉阎耀,掌管洛阳城十一个城门(洛阳共有十二个城门,其中平城门归卫尉管理),手下士兵至少上千人。中二千石的执金吾阎晏,负责城门和官门之间的巡逻,以及武器库管理,手下有720名士兵。比二千石的虎贲中郎将阁崇,负责宫殿内的保卫,掌管1500名精锐铁甲武士。
东汉皇帝的安保分五个层次:从内往外,第一层由宦官负责,头领是黄门令,主要成员是中黄门。第二层是光禄勋领导的虎贲羽林军,包括虎责中郎将、羽林左监(骑兵800人)、羽林右监(骑兵900人)、羽林中郎将(骑兵128人),合计3328人。第三层是卫尉,第四层是执金吾,第五层是城门校尉。还有一支皇帝亲军,即由北军中侯管理的北军五营,有4781人。
也就是说,无论是洛阳的城门(城门校尉),宫门(卫尉),还是殿门(虎贲中郎将),都有阎家人领兵。
以区区十八个残疾人,对抗手握重兵的阁家众将及四大宦官,这不仅是有勇气,更是拿命在搏了。
因为他们看不惯阎家的做法,为了心中那一股不可遏制的正气。
事情的缘由,要从汉安帝在世时说起。阎姬是汉安帝很宠爱的皇后,因为没生出儿子,总担心失宠后大权旁落,于是鸠杀了唯一的皇子刘保的生母李氏。阎姬担心刘保长大后报复,就设计陷害刘保,致使刘保被废掉太子之位,移居崇德殿。
公元125年春,汉安帝带着阎姬、李闰、江京等人南下游玩。
三月初十,汉安帝于途中突然驾崩,时年31岁。死前没留下任何遗言。阎姬秘不发丧,赶回京城后才对外宣告汉安帝驾崩。作为皇后,阎姬掌握了立新皇帝的权力。她不可能立刘保为皇帝,就另选了一个宗室小孩儿当皇帝。
11岁的刘保被边缘化,阎姬还不允许刘保参加汉安帝的葬礼。刘保在灵堂外孤独抽泣的声音,引来群臣和宦官的广泛同情。
阎姬成为东汉的实际控制人后,阎家人飞黄腾达,作威作福,不得人心。阎家本以为好日子长着呢,没想到不到7个月,新立的小皇帝于公元125年旧历十月底就病死了。
小皇帝病死之前,宦官江京找到阎显,说你得赶紧准备新皇帝人选。于是阎姬等人一边派人飞马召各诸侯王子进京,一边秘不发丧,紧闭宫门,派兵戒严。
孙程是宫里的宦官,更早得知了小皇帝驾崩的消息!经过串联密谋后,他们首先袭杀了江京等人,之后逼着有一定威望的李闰一块造反。
这样,就在崇德殿旁边的德阳殿,在宦官的拥戴下,刘保顺势称帝,即汉顺帝。
没有诏书,没有玉玺印缓,只有一群宦官。
接着,李闰等人簇拥着刘保的车驾到了南宫云台,召见尚书、仆射等群臣。孙程等留守在北宫,阻拦阎家势力。
刘保称帝,从程序上看根本不合法,但因为他是汉安帝唯一的儿子,身份摆在那里,群臣都认可他。
可是,如何面对阎氏集团的武装反击呢?
面对刘保已经称帝的事实,阎姬选择了派兵绞杀刘保和造反宦官。可因为消息阻隔,正在北宫里的阎显和阎景,无法与其他阎家将领和具体办事的尚书们联系。无奈之下,卫尉阎景偷偷逃出北宫,纠集手下兵士进攻皇官。孙程传刘保的命令,要尚书们抓捕阎景。尚书郭镇(六大官僚豪族之一郭躬的后代)带着虎贲军,与阎景在宫门相遇。郭镇拿着没有盖章的诏书要阎景伏法,阎景拒不奉诏,挥刀砍向郭镇。
历史在阎景与郭镇一对一的较量中,适应了人心,阎景不太行,被抓。
如此,阎家大势已去。次日,刘保取得玉玺,阎家兄弟全部被杀,阎姬被迁到离宫囚禁,族人流放日南郡(今越南)。
十八个小宦官,竟然把如此大事干成了。
这是何等的功劳!
登上帝位的汉顺帝刘保怎能不发自肺腑地感谢这些为他玩命的宦官!
孙程封侯,食邑万户;王康、王国各食邑九千户,其余宦官也都各有封赏,共十九名宦官被封侯,史称“十九侯”。
动手的十八个,封侯的十九个。有一个叫苗光的,参与了谋划,但未赶上动手,事成后王国把他名字加了上去。这件事后来被举报出来,汉顺帝也没当回事,还是保留了对苗光一千户的封赏。
比较一下赵高谋立胡亥、陈平立汉文帝、霍光立汉宣帝、昌端物住王继恩立宋真宗为帝等这些事,就能看出孙程的胆量和难度。孙程的功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被当时士大夫称为“有伊升、霍光一样的功勋,张良、陈平一样的谋划”。
因为十九侯的突出业绩,宦官在东汉的名声和地位一下就拔高了。
一边打了士大夫的脸,一边为后世宦官树立了榜样。
也正是因为孙程这一做法对东汉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造成了东汉宦官的势力无法遏制,越来越大,才有了东汉末年,灵帝时期的十常侍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