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有别与原来的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教学容易陷入“呆板”的僵局。为了使学生更能理解解方程的本质,首先要理解方程的本质。
今天教学的是例二,3X=9,上周是利用等式性质一教学了X+3=9,由于外出学习,不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在今天的教学中,先是对比了这两个方程的区别,用数学的语言表述这两个方程,上节课的是一个数加上3等于9,求这个数?而今天的是一个数地三倍是9,求这个数?(三个X是9,求一个X)我没有直接解,而是让学生在简易天平上表示出这个方程(为了加强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有三大类:一类表示为X+3=9的形式;第二只是纯符号,体现不出方程的意义,比如三个小物品等于一个大物体的质量,第三种类属于正确完成形式。三类占比大概都是三分之一。通过这样一个画方程的活动,说明不理解3X=9的意义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起码有半数。
思考: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我想学生求这个过程的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还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通过这个环境起到了多少的学习帮助,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与监测。
很可惜,由于没有带手机进课堂,没有留到宝贵的学生作用的图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