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几部电影口碑不错,约上好友共赴电影院。看着基友的小眼睛透光镜片闪烁光芒,知道又有美女落入狗眼。
进场,灭灯,依然有人气喘吁吁得跑进来,“还好赶上了!”
映前的广告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所有人都拿出手机“耐心等待”。
1分钟,2分钟,5分钟,画面依旧华丽,只不过广告的华丽要快要折煞我等了。去过电影院的都知道,在黑暗中即使手机亮度最低,也很刺眼。一个个鬼灯般的亮光逐渐消失,转变而来的是声声吐槽。
“什么破影院,我是花钱看广告的吗?”
“退钱退钱,不看了!”
似乎是对观众的耐心做过调查,在即将爆发得时候广告over,进入正片。
影片很精彩,笑点到位。散场时似乎大家都忘却了早先的不快,津津有味得回味精彩之处。
我并不是较真的人,只是在回味起电影前得广告时心中隐隐不快。
最近看到有新闻报道,南京的一影院因在票面时间开始到七分钟后还在播广告,被观众告到消协,并判处该影院道歉。
这又引起我的思绪,那就谈一谈关于影院的广告吧
首先,以消费者的角度,我走进电影院,是去享受“低价高服务”,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
买了票,如果小食的味道不错,购买。在大厅等待进场,有双人的小屋卡拉ok,带着女朋友进去happy。累了坐在按摩椅上,扫码支付,放松片刻。像我等屌丝,坐在长凳上数着大长腿也算一项消遣。
我们等了,吃了,玩了,盼着选好的电影在开门后一股脑进去找座位。打扫卫生的阿姨还没退出去,昏黄的灯光一双双眼睛盯着手机,或自拍,或发博。没有人在意精美剪辑的广告。
的确是很精美!国人在广告下的功夫是超出影视业的,每年巨额的代言广告费也造就了中国娱乐圈的千万神话,吸引海外明星纷纷来捞一笔。
终于,灯熄了,广告不忍留下黑暗中的观众,继续演艺。大多数人“耐心”摆弄手机,在屏幕刺眼选择熄屏,准备起义时,龙标出现,正片上映。开心得看完,忘掉之前的漫长,或许几天后又来一次差不多的体验。
少数人会记得广告超时的情况,这少数人中的少数人会较真去找回公道,然后再是其中的少数人能得到回应。
国家也为此出了相关条文规定,就不列举了。
消协表示影院广告涉及侵权,可以依法维权。
再从影院的角度,上了部新片,宣传势头不错,开始购入,上架各大App,观众来了,少部分人消费小食品,这笔收入够工作人员开支了。摆在大厅的广告牌和各种娱乐设施的场租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远远不够。那就引入映前广告,这笔钱称得上可观。
至于电影票,虽然是大头,但是一半以上要分给片商。而且为了盈利,大部分影院在经营模式上选择让利给顾客,票价没利润或赔钱,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影者。人多了,小食品,场租和广告才有收入。
如果取消影院的任一项除影票的其他收入,必然会从电影票的价格上找回,到时候一张电影票三位数,恐怕大多数人又会来质问为什么票钱如此高而不是问为什么会有广告。
以实际效果来看,影院和观众所维系的平衡依然维持的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习惯了广告,即使用软件播放并且充值了会员,还是有内置广告,大家已习以为常了。那么既然不能改变,就去适应好了。消费者也要有消费者的觉悟,不是因为消费者较真是错的,而是别让自己活的累,你告的了影院,还能告的了片商吗?告得了片商,还能告得了地产商吗?
单单从广告来讲,已是各行业的趋势,没有宣传、没有广告,很多产品和商机都会被埋没。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家宣传广告的方式是否被受众所接受?相信在国家颁布一系列法规后,影院会在时间和方式上有所改善。广告不拖到票面时间,观众可以选择在播正片的时刻入场,互利互惠。
还是不要给自己创造困扰,适当维权是合法权益,过度较真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你不让放广告,不让放设施,当电影票涨价你再责问为什么票价这么高。
c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