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欲敲面前朱门的高高举起的肮脏小手又一次放下,她这个动作已经重复了第三遍了,她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门内的那一家子人。她轻叹了口气,又刮了一阵阴风,这次风带来的不仅是寒意还有那漫天雪花。“好冷啊!”她蜷坐在朱门前的一个台阶上,他只穿了单薄的罗裙而且衣裙早已破旧,早已不能御寒。黑夜里除了漫天雪花之外,只有这府前的一盏高高挂起的烛灯陪着她。
“呼——”又一阵风,原本女孩蓬松、肮脏、凌乱的长发已变得更加松垮、凌乱,她又轻叹了口气!又一次她鼓起勇气走到朱门前,那只肮脏的小手打算敲响这扇大门,小手停滞在空中好一会儿,最终她再一次放下了。她嘟囔道:“爹应该睡了,明天再来吧!”她为自己找了个自认为很合理的理由,然后捡起地上的包袱向一小巷子走去。“该去哪儿过夜呢?”她边走边想着,突然她想到了祠堂。阜府的宗祠里阜府不远,走进这条深巷,再向右拐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阜府的宗祠。阜姝琦走进小巷后向右拐再行100来步,一座白墙黑瓦朱门冥灯的宗祠出现在眼前。她半蹲在地上借着冥灯的光在包袱里翻来翻去,那是一个蓝花打着补丁的破包。终于找到一朱漆描金线的梅花暗印的长方木匣,打开匣子后便取出里面的钥匙,并且打开了朱门上的锁,慢缓缓的踏入了这道门槛,既觉得熟悉又觉得陌生。
宗祠的钥匙共两把,一把给了阜敬芝,一把给了阜姝琦。阜姝琦记得很清楚,自她8岁生辰后,宗祠其中一把钥匙便给了她,至于其中缘由阜姝琦也说不清楚。但是,父亲再三叮咛让她将钥匙保管好,当时年仅8岁的阜姝琦望着父亲严肃凝重的神情,不禁乖巧的点点头。自此,阜姝琦将此物藏于身体暗处内,每日携带从不离身。
不知觉,竟已穿过廊道步入正堂了,阜姝琦从包袱里摸着黑掏出了火引,她轻轻打开火引吹了吹,火引便冒出了朵红蓝色火焰。她从堂口逐一的将蜡烛点燃直至摆放灵牌到灵柜。那灵柜高于1米5,宽约80公分,有梧桐木打制而成,涂黑漆,在灵柜的柜边柜角都有竹兰雕花,以及诗作数首,灵牌则逐一按辈排着。灵柜正中尊放着阜氏祖先,然后往下便是阜氏子孙,左乃阜是旁系,右乃阜氏直系,中间尊放每一代当家人的牌位。层层叠叠,依序排好,整齐大气。众牌位前有一尊双耳描金四足铜鼎,鼎的两侧摆放着冥烛以及香柱。阜姝琦环顾四周,发现与之前无太大变化,还和从前一般。地上放10个蒲苇团,正堂也依旧无户无窗,惟有几个描金对联黑漆木柱,堂外石板路两侧还有低株花卉,不过却添了梅、松树数棵。阜姝琦心头不由一暖,两眼早已湿润,在外漂泊流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归家,可是却没有勇气踏入那道“高门槛”。他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别的孩子,会不会认她,她也没有勇气告诉父亲自己这些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他最害怕的就是进入家后已物是人非,早已不是原来记忆中的那个其乐融融的家。阜姝琦不再去想,她也不敢去想。
她又叹了口气,她抽了3根香柱,以烛燃之,然后恭恭敬敬地叩了三首,并将香柱小心的插在铜鼎内。她拾起地上的包袱,执一明烛,向里屋走去。阜氏宗祠只有一朱漆正门,进入门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堵白墙,墙中央是有一鎏金大字,曰:“安。”绕过墙壁沿着过道便能进入正堂。正堂内有一堵门可通往宗祠内的套房,是供放族中没落子弟而居的。但,阜氏一族人脉稀少,所以少有没落子弟或寒士求见阜敬之,请之救济。阜姝琦由暗门进入里屋,穿过短廊便到后院,院中居南的套房为正房,另院中还有两间偏屋及三间耳房。后院花草树木皆茂,不时有微微窸之音从她耳畔掠过。阜姝琦熟门熟路地向正房走去。她推开房门,借着微弱的烛光步入房中,并且逐一点燃低几上的红烛以及门旁的烛笼,还有床前两架灯笼里的红烛。屋里逐渐亮堂起来,器物摆设一尘不染,一切如旧。
进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尊涂漆雕花半圆靠栏的扶手低椅榻以及一方朴实无华的涂漆木低几夹在两椅中间;其左侧是一明黄为底砂、绣一从兰花和石头的屏风,屏风后绿帐幔,层层叠叠,风儿微拂,如女子裙尾,如碧波,如林浪,帐幔里是床榻、梳妆台等物;其右侧是供奉灵牌之地,一方灵柜上只尊放着一尊灵牌,灵牌两侧摆着冥烛,其正侧有一尊描金双耳三足铜鼎。而灵牌上所刻的名字,曰:“姝琦之母之位。”阜姝琦撩开纱慢、绕过屏风,径直走到灵牌前,不说话,但她的思绪穿过时间长河,来到许多年前——“阿爹,为何灵牌不写母亲名字?”10岁时,父亲带她来看娘,她初识些许字,见灵牌上刻的不是母亲的名字,便问父亲缘由,父亲说:“你母亲因为没有为阜家增添男丁,心中愧疚,无颜面对阜氏先祖,便死后不愿入祠堂。”小姝琦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阜姝琦回想种种,觉得母亲死后不愿入祠堂定另有缘由,只是自己不敢去查明,他怕会使父亲伤心。“吱——”门开了。阜姝琦闻声扭头看去,是她的父亲,她的二娘。阜姝琦浅浅一笑,泪水盈是眼眶。现在她才发觉她的父亲早已头发花白,早已背曲腰弯;她的二娘虽风韵犹存,可却有细纹爬上她的脸颊,早有半老徐娘之态。阜姝琦高兴又难受,她激动的伸出手,喊道:“父亲!二娘!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是阿琦。。。”她的泪滚滚而下。
外面的风更急了,外面的雪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