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整本书共读实践记录
一年的时间这么快就过了,回首这一年来的成长,无比感谢橡果书院、感谢担当者行动,感谢魏智渊老师,感谢严盈侠老师,在你们的带领下,我摸到了整本书共读的门道,带着孩子们行走在整本书共读的路上。
今年,我带的是五年级的孩子,然而,班级中一些原本优秀的孩子陆续转学,导致留下的学生普遍缺乏上进心,对学习目的感到迷茫,态度较为敷衍,他们似乎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快乐而非长期的成长。在阅读方面,班级内仅有几位学生表现出浓厚的阅读兴趣,而其他学生则更倾向于玩耍,对作业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经常拖延至最后时刻才匆忙完成,即便是少量的作业,他们也能将其拖延至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
我了解到,这些孩子的家庭阅读氛围普遍较弱,缺乏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尽管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但由于我不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难以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阅读。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意识到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策略来引导这些孩子。于是,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学习之旅,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带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我逐渐明白整本书共读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生命的课程。魏老师在第一讲时就强调了整本书共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整本书共读更注重引起生命的共鸣,关注人文素养,而非仅仅停留在词句的摘抄上。
然而,由于我的经验和准备不足,一开始的尝试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我带着孩子们共读《丑小鸭》时,尽管文章简单易懂,但由于我在引导学生品读内容时不够深入,导致讨论效果不尽如人意。我意识到,仅仅抓住几个问题就展开讨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深入地挖掘文本内涵,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随后,我吸取了教训,重整旗鼓,带着孩子们花了两周时间共读《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在这次共读中,我更加注重学生对内容的分享和研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和主题思想。通过这次引导,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成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都能以萨哈拉为榜样,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本学期,我带着孩子们共读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我们旨在通过本次共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西游记》中的主题思想,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共读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和分享,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引导孩子们阅读优秀的书籍,他们的心灵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接下来,我将重点回顾我们在《西游记》共读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讨,以及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成长与收获。
一、共读前的准备与引导
1.阅读兴趣的激发
在共读《西游记》之前,我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吴承恩,阐述了其创作背景,并概述了书中的基本情节。这些基础知识的介绍旨在为学生们构建一个对《西游记》的整体认知框架。紧接着,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讲述《西游记》中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段和特色鲜明的人物,如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唐僧的执着善良等,来激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2.阅读计划的制定
为了确保共读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共读开始前共同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阅读计划。这份计划明确了每周的阅读进度,包括需要阅读的章节和页数;同时,我们还设定了每周需要探讨的主题,以及每个小组需要完成的特定任务,如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通过阅读计划的制定,学生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阅读目标和任务,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共读活动中来,共同推动阅读的深入进行。
此外,为了确保阅读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我提前指定了阅读版本,并在班级群通知家长购买。我利用班级内的实际版本,让学生们明确自己所读版本,以确保阅读的准确性。在寒假期间,我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20页,并对书中的人物、情节或语言进行简要记录和评价。每周,我们组织一次线上交流会议,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阅读心得,深入探讨书中内容。
3.主题的预告与问题的引导
之后,我向学生们预告了本次共读将要探讨的主题,如“师徒四人的成长与变化”、“取经之路的艰辛与意义”等。同时,我提出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你认为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宝贵的品质?”等,以引导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和感悟。
二、共读过程中的主题探讨
1.每周阅读与交流
按照阅读计划,我们每周安排一次集中阅读和交流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学生们首先独立阅读指定的章节内容,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讨论的内容包括章节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讨论和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我们还组织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学生们亲手制作了人物名片卡片,通过梳理人物的特点和经历,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他们还绘制了取经路线图,标记出师徒四人历经的艰险;更有创意的是,他们制作了“打怪图”,用图表的形式梳理了每一次与妖怪的交锋。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投入地阅读,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主题探讨的引导
在每周的集中阅读和交流中,我们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讨。我们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主题探讨问题,如“你认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在取经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取经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前后有哪些变化?经历了哪些关键抉择”、“唐僧在取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等。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理解其中的主题思想。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种互动式的探讨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增强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3.多样化的探讨形式
为了让共读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除了小组讨论外,我们还组织了班级辩论会、主题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在辩论会上,学生们就某个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在主题演讲中,他们分享了自己对某个章节或人物的独特见解(你喜欢唐僧吗?为什么?);在角色扮演中,他们化身为书中人物,亲身体验故事情节。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自居式的精神探索
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探索后,我鼓励学生运用“自居式”的写作方法,将自己代入《西游记》中的角色,通过角色的视角和经历,进行深度的精神探索与写作。我会先引导学生选择《西游记》中他们最感兴趣或最有感触的角色,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或沙僧。接着,我让他们设想自己如果成为这个角色,会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角色代入,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游记》中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还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感悟。这种自居式的写作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和自我认知。
通过这次共读活动,学生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体验。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还学会了如何分析文本、理解主题思想。同时,他们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读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友谊,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三、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在共读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由于《西游记》的篇幅较长,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阅读压力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并在每周的交流中分享自己的阅读进度和感受。同时,我们也会在课堂上提供一些阅读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此外,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理解一些深刻的主题思想时可能会感到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注重在课前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在课堂讨论中,我们也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梳理思路、完善观点。
不过,自己在整本书共读中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仍有待提升,需要自己多加阅读,才能够得到提高,特别是如何举一反三阅读其他经典书籍。
尽管在共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探索,我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引导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加强文本解读的能力,通过深入研究书籍以及借鉴名师解读等方式,将书籍的精髓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我将继续寻找与孩子们生命关联的“点”,真正做到把每一本书的灵魂带给孩子们。
三篇学生作品精选
《如果我是沙僧》
林依莎
看《西游记》时,我总幻想着自己,若是能化身为其中的一员,会是哪位角色呢?我的选择不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是憨厚可爱的猪八戒,更不是慈悲为怀的唐僧或是英俊潇洒的白龙马,而是那位总是默默付出、毫无怨言的沙僧。
在整本《西游记》中,沙僧的形象虽然不如其他角色那样鲜明,但他的存在却是不可或缺的。他的语言不多,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与坚毅。每当我读到沙僧背着沉重的行李,跟随着师父和师兄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敬意。
沙僧的形象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们。他们就像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无论是晴朗的白天还是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们总是坚守在岗位上,清扫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付出虽然不被人所知,但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整洁、美丽。
我也渴望成为像沙僧一样的人,默默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像沙僧那样,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抱怨、不放弃,而是坚定地前行。我想像沙僧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如果我是沙僧,我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忠诚与坚毅,用自己的努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因为,正是那些默默无闻、坚持不懈的人们,才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和谐。
《如果我是唐僧》
罗偲莹
唐僧在《西游记》中确实得到了各不相同的评价,有人赞赏他的慈悲与坚定,也有人批评他的过于仁慈和缺乏决断。在我看来,唐僧确实是一位极具善心的人,但他的善心有时确实显得过于泛滥。
《三打白骨精》这一经典章节中,唐僧因误解了孙悟空而三次将其赶走,这令我感到惋惜。孙悟空其实是为了保护他而打死了白骨精,但唐僧却不能理解其苦衷。不能杀生固然重要,保护师傅的生命安全同样至关重要。此外,在真假孙悟空的章节中,唐僧也因为对孙悟空的误解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唐僧在这件事上的处理,无疑暴露了他过于仁慈的弱点。
而在真假孙悟空的章节中,唐僧再次因对孙悟空的误解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一连串的误解和错误,不仅让队伍陷入了危机,也让唐僧的领导能力受到了质疑。
然而,尽管唐僧有时显得过于仁慈,但他也有冷静和坚定的一面。在车迟国与虎力大仙在高台禅坐比赛中,他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未知的危险,竟然不会害怕,反而十分冷静。这种沉着冷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
如果我是唐僧,我会在保持善心的同时,更加明智地判断和处理问题。我会更加信任我的徒弟们,尤其是孙悟空,因为我知道他们是我队伍中最重要的力量。同时,我也会学习唐僧的冷静和坚定,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队伍指引方向。
我也认识到自己与唐僧有着相似的弱点,那就是胆小懦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往往不敢挺身而出,而是选择依赖他人。这种性格弱点让我在团队中难以发挥领导作用。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够克服这一弱点,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定,成为那个能够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领导者。
《“蜕变”靠“内力”——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有感》
叶蓓熹
我读完了《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发现它带给我很深的感触。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蜕变”和“内力”。“蜕变”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萨哈拉,从曾经的胆小、逃避课堂、不善交际的女孩,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乐观开朗、自信大方的少女。这种转变就像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美得不可思议。而“内力”,就是指那颗想要改变的心,那股渴望改变、寻求成长的力量。
萨哈拉究竟为什么能“蜕变”成功呢?关键在于她有那颗想要改变的心。只要你足够仔细,你就会发现,德里与萨哈拉在某些方面颇为相似,除了家庭背景和性格差异外,他们面临着相同的困境——留级。然而,在波迪小姐的引导下,萨哈拉选择了改变,而德里则选择了继续沉沦。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萨哈拉有那份想要改变、想要成长的决心。
就是这样一颗想要改变的心,让萨哈拉和德里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萨哈拉在改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实现了自我蜕变;而德里则依旧在原地踏步,甚至陷入更深的困境。
其实,那颗想要改变的心与生活中父母常挂在嘴边的态度是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想改变的心或端正的态度,别人再怎么逼、再怎么催也没有效果。即便有效果,也只是一时的,毕竟别人没有办法一辈子都督促你、监督你的。
所以,“蜕变”需要“内力”驱动。只有当我们内心真正渴望改变、寻求成长时,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实现自我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