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孩子撒泼打滚,家长需要对孩子用心说“不”。这种说“不”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态度: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对你的爱是有原则的,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然而,说“不”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堵住了孩子撒野胡闹的一条路,但孩子的情绪需要表达出来。在本书中,李玫瑾教授对情绪的说明并不是太多,因此我想借用朱芳宜先生《读懂孩子的情绪》一本书的观点来谈谈情绪。
情绪是什么?我想心理学上一定有非常专业的解释,所以这不是我们普通人的事。我们只需要简单地知道情绪的一些知识就好,今天想谈谈两点。
第一点,我们应当知道,情绪是需要学习的,而这个情绪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书中的内容,我简单地总结一下:体验情绪→认识和理解情绪→表达和调节情绪。
凡事都有第一次,各种情绪的产生也是如此。所以当孩子刚开始产生情绪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稳住,不能将它们视为洪荒猛兽,而要将它们当成孩子体验情绪的机会。当孩子对某种情绪体验得多了,自然就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相应的情绪,这会为后期孩子学习表达和调节情绪提供帮助。至于孩子如何学习表达和调节情绪,我目前还未读到这部分,因此也就不能多做分享了。但是我想,即使没有一些具体做法,就算仅仅有这样一种理念也是好的。因为这种理念至少可以让家长再次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耐心来对待孩子。
第二点,我们应当知道,情绪的产生是一种本能。这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就是当孩子出现某种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先面对孩子的情绪,再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为何要这样说呢?简而言之:解决问题需要“理性大脑”,然而“本能大脑”却走在了前面。
心理学研究显示:大脑中用于反馈问题和思考解决办法的部分是前额叶皮质,它的反应速度比负责本能反应的杏仁核慢半拍,延迟将近3秒钟的时间。
所以,既然知道情绪是一种本能,它走在了理性大脑的前面,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呢?你“本能大脑”走在前面,我拦不住你,但是我可以把你晾在一边啊,我先去迎接“理性大脑”,让你冷静冷静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