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结构
1、理解工作及工作中的人
工作不是目的,完成任务取得成果才是目的,凡是可以引进工具替代简单重复的工作都应该引进工具或机器,人应该从事适合人做的事情:创新、判断、服务、感觉······工作中需要理解与尊重。有时候,让你疲惫的,不是你的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2、如何理解战略的整体性思维?
战略的核心是定位、取舍、配称。战略规划需要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进行思考,通过创造差异来提升效率。整体性思维,就是全面的去看待问题,去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带来的后果,更多是关注处理事情的本身,而不是情绪化、局限性的处理问题。要立足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来认识和把握整体。
企业实现整体效率最大化,核心在于协同效应。
3、 组织结构决定了怎么把人“组织”起来
组织是需要设计的,组织的模式是在发展和变化的。我们需要对现实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然后学习了解组织的步骤方法和模式,最好对我们的组织进行设计。战略要落地,组织架构不调整,绩效结果会落空。设计阶段,战略决定组织,执行阶段,组织决定战略。要掌握规律,让组织更有利于战略的落地。
只有管理层对基本价值观的持续承诺,才能表达出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定位,也才能让价值观真正表现出对员工的期望、引导和约束力。被员工信任是实现“向下负责”的基础,
4、 任务变了,组织结构就需要跟着变化,
组织结构是根据任务和活动,进行设计和发展的。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的关键活动能够得到持续的做到位、做好。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方法和手段应该有所不同。任务变了,组织的环境变了,组织结构设计就必然发生变化。结构要服从战略。
5、 战略决定关键活动,关键活动决定组织结构
企业的战略会因时因地而变,战略一变化,企业的关键活动就必然发生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必须重新分析关键活动,重新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确保关键活动得到重视。战略落地必须有可执行、可落地的行动方案。规划阶段一定要有执行的人参与,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达成基本共识。
6、什么样的决策该由什么样的管理层级做出?
思考清楚:决策的时效问题;决策对其他部门、领域的影响程度;如果一个决策涉及到基本行为准则、道德价值观、经营理念、人等因素,就需要由较高的层级做出;决策应该尽可能的贴近活动现场,让尽量低的管理层级做出。管理现实中,最常见的现象是管理者没有获得足够的权限,决策权不知不觉被上移,造成了典型的集权,对抗这种现象的方法是时刻谨记“权力下放原则”,将决策权尽量下放。
7、组织结构设计不当的常见症状
组织结构不当的症状:问题重复发生;关键人员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恰当、不相关的次要问题上;会议过多;人员过多;不良的人际关系。出现以上症状,需要我们对关键活动进行分析;对各种贡献进行认真归类;进行决策分析,确定决策在合适的层级做出;进行关系分析,让大家知道对谁负责,为谁做出贡献,需要谁的支持。重新进行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