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活艰难的时候,我也从未想过要潦倒度日。那时的日子虽然很穷,我依然每天要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这句话,是摩西奶奶在《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书中写的。摩西奶奶七十六岁开始练习绘画随后画作风靡全球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此时我想说的是,摩西奶奶的这种居于困境也执着优雅的生活态度,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人。
这个女人身轻如燕,衣品也超级棒。当她扎着马尾辫,身穿连衣裙,一个人在阳光下的草坪上时而漫步,时而躺下读书的时候,全然一副少女的形象。但实际上,这个女人已至中年,并且正面临着丈夫出轨、身患抑郁症的母亲一次次给她制造麻烦、挚爱的哲学写作事业几乎难以为继,以及固守的心之屏障被推翻的多重窘境。
可是,她从没嚎啕大哭过,也没有低落消沉过,这个女人,就是法国电影《将来的事》的女主角——娜塔莉,从影46年的“法国文艺女王”伊莎贝尔·于佩尔为我们完美展现了这个女人的内心世界。
娜塔莉是一名哲学教师,丈夫也是一位知识分子,家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整面墙的书。看似家庭和睦,实则暗藏危机。一天,丈夫告诉她,自己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并且想要搬出去与她同居。她没有叫喊,没有哭闹,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以为你一直爱着我呢”,然后起身离开,当镜头再回到她身上的时候,她已然坐在阳台的书桌上读书,仿佛毫无情绪。
在我们看来,此时即使哭天喊地、咒骂渣男也毫不为过,但是娜塔莉没有。在她后来与得意门生的交谈中,我们可以找到她平静的原因:“其实不严重,我的生活并没完全失败,事实上我早有准备,何况我没什么好抱怨的,我拥有满满的知性生活,这已足够让我觉得幸福。”
可就在丈夫离开之后不久,长期身患抑郁症的母亲也去世了。母亲走了,可她给予娜塔莉的血液依旧在汨汨流淌,在母亲的葬礼上,娜塔莉翻开《沉思录》朗读“这是我所看到和让我不安的,我到处看,却只看到幽暗,除了怀疑与焦虑的东西,大自然什么也没给我……我现在的境况是:不知我是谁,也不知该怎么做,我既不知我的情况,也不知我的责任。我全心追随至善,并且追随它,为了永恒,我愿付出一切……”
在这段声音里,娜塔莉独自坐在公交车上啜泣,偶然抬头望向窗外,丈夫和新欢在街道上笑闹而行,娜塔莉满是泪水的脸庞上漾出花一样的笑容。那张笑泪交织的脸,好看,也惹人垂怜。
丈夫抛家,母亲离世,其中无论哪一样都足以让人悲痛自怜,可是这个时候,娜塔莉已经与出版社约好的书稿计划因为书稿不再符合市场的潮流而被取消,自己一直以为教给学生的是生活与思想相结合,学生却质疑她只是想守护自己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几乎一切对于娜塔莉而言重要的东西,在这个阶段全然崩塌。
可她呢,跟一群年轻的学生出行,年轻人在淙淙流水中嬉戏打闹,她安静地躺着读书。看着这样的画面,你很想到这竟是一个被苦难环绕的人,她是那样年轻,那样优雅,那样美丽。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饰演娜塔莉的于佩尔阿姨其实已经六十多岁高龄了。
于佩尔身材瘦小但气场惊人,她诠释的角色大多和影片中的娜塔莉一样强势、痛苦、刚烈,绝大部分时间里她都在电影中作践自己、勉强自己、强迫自己。
于佩尔说:“我喜欢扮演不寻常的角色,并将她演绎得尽可能寻常,因为悲剧与反常往往隐藏在常态中。这是我喜爱此类角色的原因:在表演中体现冲突,试着理解善与恶如何共存。”
悲剧与反常在某种意义上是生活的常态,一切看似正常的坦顺的人生下面都有悲苦的因子潜滋暗长,我们无法规避。正如影片中娜塔莉所经历的所有变故,都像一个个探明灯,将现实赤裸裸地铺展开来,几乎毫无保留,甚至刻意强化。可是尽管大自然在某些时刻只给予我们黑暗,但我们想要追求的只是永恒的至善。
因此,于佩尔阿姨敢于直称:“我演的所有女人,都是直面命运的。她们必须从现状的泥潭中走出,跨越到彼岸。”
所以你看,那个永远淡定的娜塔莉呀,不慌不忙地应对生活里的一个个暴击,且全盘接受。尽管她也曾在公交车上啜泣引人一瞥,也曾在黑暗的灯光下埋头痛哭,可是在每一个正常的生活里,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在日光之下不动声色。
她悄然地用满腹的才华,与丰盛的灵魂填充缺失的爱,在众人眼中,她永远充满希望,从不缺失能量。
命运原本就变幻莫测而又遍布艰难。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在幽暗中探明并坚守至善的勇气与决心。这世间有那么多强大、柔韧而又优雅的女人,她们轻轻地越过一个个泥潭,几乎不留痕迹。
多希望回击苦难,优雅前行的力量深深地融进我们的血液里,支撑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难熬的时光,使我们在每一个不愿接受但无法逃避的事情面前,大踏步地把过往心酸狠狠地踩在脚下,然后骄傲地回头对曾经的自己说,你看,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