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说服、辩论、谈判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冲突沟通中,我们在意的并不是寻求一个具体的结论或问题的解答,而是借由冲突的发生宣泄压抑的情绪、表达自我的感受,以及促进双方的理解。
换言之,从沟通的角度来看,冲突并不是一个我们需要刻意回避的问题,而是一个人与人在相处当中必然会产生,且用以表达自我存在感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冲突,由于沟通不良,在日积月累后都有可能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定时炸弹。所以,要改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不应是后知后觉地弥补,而是要针对冲突产生的机制进行预防。要弄清楚,那些看似微小的冲突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没能现场解决,从而积累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裂痕。
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意识不到一件事情存在“两个版本”。
什么叫“两个版本”?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内心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角度的版本。在我们自己所编写的版本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有苦衷的;而所有外在的、来自他人的反弹与质疑,对我们来说都是缺乏体谅的、胡说八道的,甚至是挑衅的。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小明和大牛是一对同寝室的室友,小明习惯早睡,而大牛却是个夜猫子,常常开着灯到三更半夜。为此,两人总是闹得不愉快。此时,在小明内心的版本里,大牛晚睡只不过是在打电玩,没干什么正经事;而自己早睡早起,则是为了养精蓄锐,做好第二天的课业。所以这件事,不光是生活习惯的差异,更意味着大牛这个人太懒散、太贪玩,既没有教养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但在大牛内心的版本里,自己晚睡主要是因为白天压力大,才想趁着晚上打打电玩放松一下,更何况自己有时候是在温习功课;而小明每天一大早起床都会吵到自己,他都忍了,可对方现在却得寸进尺,连自己的睡觉时间都要管。所以大牛认为这件事不仅是生活习惯的差异,更意味着小明娇生惯养,还干涉别人生活,是小题大做且恶人先告状。
当小明在诉说那个属于自己的版本时,他会觉得自己是在忍无可忍之后才理直气壮地提出抗议;而大牛在听到小明的版本后,则会觉得小明不但恶人先告状,而且还“扭曲事实”冤枉人。于是,冲突愈演愈烈,此时两人的纠纷早已不是生活习惯的摩擦,而上升到人品和是非的矛盾了!
这就是“两个版本”的陷阱在人与人沟通中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虽然我们在沟通时都会强调“我对事不对人”,但在每个人的心中,对于事实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版本。所以,我们就要了解,所有的沟通事实上都是在“对人不对事”。在沟通中,我们对于事实的每一个陈述,都是在以某种形式攻击那个拥有不同版本的人。
囿于情绪和认知的不完全,我们往往意识不到“两个版本”的存在,而都误以为是对方不讲道理。这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存留下来甚至爆发出来。
简单的方式就是打一剂“感受的预防针”。
比如,当你想要宣泄情绪、表达不满之前,试着做一些这样的铺垫: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这样做是对我的一种不尊重。”
“抱歉,我知道你希望我早睡,不是故意要干涉我的生活,但我总忍不住会有这种感觉。”
之所以用“感受的预防针”来为之命名,就像为了抵抗疾病,小孩需要打预防针一样,面对某些敏感的沟通,我们也会需要预防针。而这句话的妙处在于,它预先向对方说明“我接下来要讲的仅仅只是我的感受而已”,也就等于是在暗示说“我讲的有可能不是客观事实”,从而大大降低了会给对方带来的被冒犯和被攻击的感觉。
紧接着,你会发现沟通的重点发生了奇妙的转化:
你在意的重点是说出后一句“我有什么感觉”,而对方在意的重点则是前一句“这或许不是事实”。把“预防针”用在上面的例子中,事情就会变成这样:
原本,小明会对大牛说:“你晚上不睡觉,还不是因为贪玩!”
现在,小明会这么说:“抱歉,这或许不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晚上不睡觉只是因为贪玩。”
原来的说法会在一秒钟点燃大牛的怒火,然后大牛用暴跳如雷或反唇相讥引爆矛盾;而现在的说法则会在表达立场之余,也留给大牛述说与解释的空间。如此一来,对话就能持续,两人的沟通也会立刻舒缓很多。
所以,“感受的预防针”的好处正在于,预先照顾到了容易被引爆的情绪,从而让理性的沟通有了接下来延展的空间。以“对人不对事”为切入,最终达到了“对事不对人”的沟通效果。
〈使用注意〉
“感受的预防针”的用途,是让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至于让对方过度防卫而引发不必要的反弹。但打这种预防针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隐藏自己的感受,所以,在使用时也一定要注意将后半段清楚、直白地表达出来;否则,虽然没有爆发矛盾,但问题也无法得到沟通。
常用句型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预先承认这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减轻对方被否定和被攻击的感觉,让对话能理性、平和地进行下去。
●你知道我这个人其实有点作(敏感或容易受伤),不过我确实感觉到……
这是变形版“感受的预防针”。当你在指责他人之前,除了承认这只是自己的感受外,更要试着用自己的一些缺点拿来给对方“陪绑”。这样铺垫之后,他也更容易心平气和地听进去你的批评建议——毕竟你都已经先自承其错了嘛。
I:
what:在冲突沟通时,意识到一件事情的两个版本,说话时,先“打一剂感受的预防针。”
how:
常用句型: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比如,当他人可能在工作中对你发脾气时,你可以说,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是我难免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了。
●你知道我这个人其实有点作(敏感或容易受伤),不过我确实感觉到……
why:因为情绪和认知的不完全,我们往往意识不到事实其实事“两个版本”的存在,误以为是对方不讲道理。这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存留下来甚至爆发出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与对方沟通时,先“打一剂感受的预防针。”既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又能让对方不至于感受到自己被过度的冒犯,引发冲突的产生。
where:在与他人有矛盾,有分歧,需要进行沟通时。在必须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沟通内容有可能冒犯他人时。
A1:
前两天有这么一件事,我每次会给男朋友洗衬衣,之前,我会洗完之后晾干,然后再熨好,这一次,我没熨,男朋友看到衣服皱皱巴巴,于是抱怨,你这衣服怎么这样挂,这么皱皱巴巴,怎么穿。
男朋友内心版本:为什么不洗完之后,弄平整,皱皱巴巴的没法穿。
我的内心版本:我辛辛苦苦洗完了衣服,还没来得及熨,你竟然攻击和嫌弃我,你自己为什么不洗?
男朋友是以为我很不细心,以为我把衣服挂在那就不再做后续处理了。而我是洗完之后,先挂着,穿的时候仔熨烫,他的埋怨让我觉得自己被攻击了,并且辛苦洗了衣服,还被发火和嫌弃。
当时我说:“我辛辛苦苦洗干净了,还没来得及熨呢,你嫌皱,你自己怎么不洗。”
这样的沟通其实就是冲突,因为自己的版本和男朋友是不一样的,这一句话一说,自己的功劳就全没了。
正确的表达方式是:抱歉,这未必是事实,但你嫌弃衣服皱皱巴巴,我觉得很委屈,被冒犯,因为我都是穿之前再熨烫的,你这么说,我觉得自己洗衣服的功劳被磨灭了。
这样的话,冲突就不会产生了。
A2:
未来2天,想要与男朋友沟通没有给我准备生日礼物这件事。
男朋友: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礼物,所以就没有提前给你买。
我:你为什么不提前准备,到过生日的当天空手来,我觉得自己没有被重视,你很不用心。
正确沟通:抱歉,我可能有点作,不过你没有提前准备生日礼物这件事确实让我感到很失落,觉得自己没有被认真的对待,毕竟,这是我们恋爱以来,我的第一个生日,什么都没有收到让我感觉挺失落的。
这样的表达会比之前直接的职责要让对方好受的多,因为先承认和捆绑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问题,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