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亲朋好友们都收拾好行装,奔赴各自的前程。空荡荡的老院子,年味儿好像散了,但奶奶那份手工糍粑,还是老味道。
一大早,就听见奶奶在厨房里忙活。没想到,忙活了大半月,这老人家的精神还是这么好。到厨房里一看,奶奶正搬弄着一个大饭甑子,不用多问,就知道肯定是准备蒸糯米,打糍粑。
打糍粑好像是南方省市的习俗,奶奶家在西南的一个小镇,她总是会在中秋节和春节的时候打糍粑。过去,交通不便利,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回老家看奶奶,但我最期待的,除了亲人团聚,就是那一口香香的糍粑了。
不管头天晚上熬夜多晚,第二天早上打糍粑的工作总是不会耽误。奶奶把头天晚上泡好的糯米淘洗干净,连水放在饭甑里。盖上锅盖,加上一把旺火,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一边蒸糯米,奶奶一边将石臼搬出来洗干净。石臼大约一个普通电饭煲那么大,但很重,约十斤左右。奶奶总是叮嘱我和小伙伴别搬弄它,小心砸到脚。除了洗石臼,还有一根木棒,叫木杵,两头大中间小,因为是用来打糍粑的,也叫它粑棒。
大约40分钟左右,饭甑里的糯米也差不多透了。奶奶熟练的将熟糯米舀进石臼里,开始用粑棒捶打。奶奶用木棒上下捶打着石臼里的糯米,每捶下去一次,都伴随着厚重的闷响。
打糍粑的时候是最热闹的,几乎所有亲朋好友和附近的邻里都会过来围观,见证糍粑的诞生。我总是站得最近的围观者,等着奶奶“开恩”,好让我也来捶几下。
开始,石臼里的糯米还是颗粒分明的。奶奶捶打了一阵子后,糯米已经化为一团米白色的黏物。粑棒向上拉起的时候,还会跟随粑棒向上拉起白丝。每每这时,奶奶就会让出粑棒,让我来打几下。
我还没有粑棒高,那木棒也比我想像中的重。再加上糍粑的粘度拉扯着木棒,我费了很大的力才只将粑棒向上提起不超过三厘米,然后木棒又重重的落回石臼中。大人们都被我狼狈又可爱的样子逗乐了。爷爷总笑着接过粑棒,说等明年再长大些,你就能打糍粑了。
一家人就这样轮流的捶打着糍粑,一边唠家常。打完糍粑,我喜欢去吃粑棒上沾的糯米,又香又弹牙,哪怕吃得满脸都是,也是开心的。
奶奶将捶打好的糍粑一部分团成团,现吃。剩下的,塑成扁圆形,表面撒上面粉,方便存放日后食用。
团成团的新鲜糍粑,冒着热气,散发着米香,蘸着奶奶自制的苏麻糖吃,香甜软糯,又不粘牙,滋味儿正好。一年未见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象征团圆的糍粑,才是过年该有的味道。
看见奶奶搬动饭甑似乎有些吃力,我赶紧上去帮忙。奶奶却让我去休息休息,这几天天天熬夜,应该很累吧。
其实,生活条件好了之后,渐渐地,我们每年都会回老家看爷爷奶奶好几次。但我竟然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奶奶的身体已经不如过去硬朗了。她打糍粑的动作远不如以前连贯,我赶紧接过粑棒,让奶奶在一边休息。
现在我已经比粑棒高出许多了,也能轻松打糍粑,只是周围少了亲朋邻里的谈天围观,少了过去的那份热闹。
这些年,奶奶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家的搬家,已经没剩几个了。再加之我们一年中只要得空,就回老家看奶奶,对春节的期盼,似乎也没那么浓了。到是奶奶到喜欢留在老家,坚持着过去过年的一切,包括打糍粑。
人都散了,这老家的年味儿,真是不如从前了。我心里这样想着。
和家人围在桌边,吃着刚打好的糍粑聊着琐碎的话题,一口下去,扎实软糯,香甜如旧。
本以为年味儿淡了,可这一口软香的糍粑,又透着那么浓郁的年味儿,眼前仿佛又看见多年前那个大家在欢笑声中轮流打糍粑的情景。
一份糍粑,一次团聚,不是年味儿,又是什么呢?
>>>>美食小贴士
1、蒸糯米不能蒸得太烂,刚好蒸熟即可。蒸得太软烂,不易塑形,不能团成团。
2、蘸糍粑可用黄豆面混合白糖,也可以加入一些苏麻,口感更香脆。
3、吃不完的糍粑,可塑成扁圆形,表面抹上面粉,冷却后,放冷藏室保存。
4、放置一段时间的糍粑,可以用少量油双面煎熟后,蘸糖食用。
5、可用放置一段时间的糍粑制作甜酒糍粑:将糍粑切成小方粒。大火热锅,锅内放入甜酒和适量的水。甜酒略冒烟时,可将糍粑粒倒进锅里煮,大约3、5分钟,煮开即可。煮好的糍粑略带些硬硬的口感,配上甜酒,非常好吃。还可以加一勺桂花酱或是玫瑰酱,又是另一种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