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读书都是我消遣时光的方式。
闲暇时,喜欢坐在我的阳台上,看太阳像鸡蛋黄一般挂在西边,一切都慢下来,内心却迫切地想要赶走一天的浮躁,我会捧起一本书慢慢读,细品字里行间的情趣,没有目标,也没有任务,渐渐的,直到自己恬然淡定,心绪平和。
学校事情繁多,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儿童"、"特殊家长"、"棘手矛盾"……必然产生焦虑。所以,我读书的目的似乎是为了减轻焦虑,顺便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读的书里面有一部分是有关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的,还有语文教学方面的书。事实证明,我确实是在书中获益不少,也让我感觉每天的工作没有那么沉重,提高了职业幸福指数。
我还会读些社科、历史、人物等方面的书,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我的一些兴趣和爱好。这些闲书也让我在生活中增长了很多知识。一次,一位朋友"二氧化碳中毒",忽然四肢抽搐,眼睛翻白,喘不过气来,通常人们会认为是中邪了,总之发作得莫名其妙。正好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过急救方法,立刻让他照着做,结果一会儿就缓过神来了。这个很冷的小知识,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一个人一辈子,不一定要把所有的书看完,只要你认真的读透那么几部书就很了不起了。易中天先生也有过类似的观点,我曾经深以为然。
但最近这段时间遇到了两件事情,让我有点疑惑了。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读书方式是不是有问题?
第一件,暑假里我和伙伴们一起线上分享了学习心得,每位伙伴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最佩服的是晓玉老师,她们团队每星期读一本书,而且精读到逐字逐句,同时还要完成一些写作任务。试想一下,加上我们本身的教学任务,那得挤出多少时间啊?对比自己拿读书当放松消遣的方式,他们却有明确的成长目标,我的读书方式是不是有问题呢?时代倒逼着每个人,内卷涉及到了各个领域,我是否也应该有所改变呢?
第二件,我还参加了一个语文方面的线上学习。有一位知名的老师,他在暑假里,要求孩子们读完下期课文相关的全部书籍。以五年级上期为例,《小兵张嘎》,《俗世奇人》,《西游记》,《红楼梦》等5本书。这样的经典书籍,短短的两个月里面要精读完,确实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容易的。我7月份带二年级的孩子们共读了《夏洛的网》,每天精读一章,共花了23天。这样一对比,我觉得不光是老师阅读,连学生的阅读也卷起来啦!我教孩子去慢慢享受课外阅读是不是也有问题?
世界已卷得不成样子,连读课外书都成了要考虑的话题了。
那么,作为教师,书该填补生活中哪一个角色,闲暇时光的消遣还是学习充电?如果二者都有,那又该怎样分配?我们一生到底要读多少书?如果没有读到这么多书,对我们的影响是不是很大?我们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奠定什么样的基调?
虽然很佩服伙伴们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但这一段时间,我仍然不紧不慢地读着手中的书,真正体会到了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好书相伴且徐行,也许不同的年龄需求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