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领域摸爬滚打的时间越长,越是觉得,我们的教育,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了。很多问题的存在,让很多一线的教师很无奈,很迷茫,感觉心中一直有一个呐喊的声音,但是却发出声音,因为不知道朝哪里喊比较好。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杨华教授,从2007年开始从事农村调研,依托着从调研中获得的一线案例,以整体视野展现当下中国县域教育的现状,重点从学理上深入剖析了县中衰弱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县中振兴的督导方案,最终写成了《县中》这本书。
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突然觉得,县城学校的发展终于是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关注了,其中的案例分析,不得不让人深思,令人深省,而且直击了当前教育的要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多人都曾想着,我们再努力一些,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越有机会去接触更好的教育资源,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好的。可是,我们所有人,不曾想,或者是不敢想,我们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努力的机会。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十几年前,国家通过推行政策,大批的师范毕业生从市来到县,再到乡,那个时候大家想着,刺激一下农村的教育软实力,引进有活力的毕业生,让师资向乡镇倾斜,直至今日,我们却依旧对大局表示无能为力。
或许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耗费了多年的大好年华,但是我们却依旧改变不了大局,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外面的世界带给学生,在他们心中播下努力向阳生长的种子,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依旧缺少一个公平成长的机会。
这本书名为《县中》,讲述的便是作者针对当前国内的县域教育的调查研究而写下的一本书,可以说在通俗的语言里,我们大概把我们当前的县域教育现状给厘清了。
首先,县中是一个地方教育水平的重要呈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国内的很多地方,都有超级中学的存在,在小考,中考的时候,这些学校具备了掐尖招生的能力。我更好奇的是,这些能力是如何形成的,为何这么多年下来不曾更替呢?
然后一层一层地掐,掐到最后,剩下的就给乡镇的高中,按着全市最低的标准,招着分数线最后的学生,试问一下,这些学校的老师,如何能在三年的时间里起死回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具备冲击国内名牌大学的能力。
以我们所在的地区来说,近几年发生了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原本我们市的教育与上一级市的教育是不沾边的,就是各自生存。仅今年,我们的中考招生被接管了,然后美其名曰让普通学生都有读名校的权利,所以把每个学校的第一名全都掐进去了,这比多年前凭借着实力考进去的掐尖狠多了,可以说寸草不生。
然后我大概关注了一下,三年前扫平一切掐走的学生,在三年后直接泯然众人矣,并没有跟最开始的入口成正比例。就如这本书的作者说的,这便是县中开始走向衰落的第一个阶段。
然而,因为优秀生被掐走了,所以学校的老师哪怕一开始是不认命的,依旧相信,我们努力一下,我们再努力培养一下,看看能不能再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努力了一年又一年,我们只能接受成果甚微的结局。
一开始我真的觉得郁闷,解释不了这些问题。最终,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教育的成效需要层次分明的学生体系。当一所学校的学生被掐尖之后,便是这个体系的不完整了。所以,学生没法在层次分明的同学中,看到自身的差距,然后努力激发自身的潜能,当然也成就不了新的突破和进步了。
这一层次学生的缺失,若是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不管乡镇老师,县域老师如何付出,我们始终都是在逆天而行,最终的结局或许真的是只感动了我们自己。这个结果不仅打击了学生,还打击了很多一线老师。因为他们会觉得,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我们就是做不好这件事。那么,我们又何必那么折腾呢?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我们都需要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当社会不停地要求老师要像圣人那般守得住清贫,那么能够让老师体会到幸福感的就只有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如果这个都做不到,对于教师而言,幸福从何而来,那就不知道如何定义了。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与《县中》同为姊妹篇的《县乡的孩子》中,其实已经提到了,那就是让县域的孩子有一个公平的成长机会。这个机会,直接关系着这一片地区未来的几十年的发展状态。
打个比方,孩子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至少在心理上对自己是认可的,对自己的能力也是自信的,对未来的规划也是向上的,那么这一片地区的未来才是有希望的。
反过来,如果孩子从小就觉得,他自己所在的地区的教育跟其他地方相比较,简直就没法比。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直接造成的就是有些孩子的成长环境是不公平的。这样的孩子,势必会觉得,自己从小开始就是差劲的,是做不到优秀的,也是没法像那些从小拥有良好教育资源的孩子一样的。教学资源的不平衡,让很多孩子早早地进入到社会,心智各方面其实还未成熟。在这个大学生遍地都是的社会里,十年后的他们就会失去竞争力,到时候这群人正值壮年,未来的何去何从便是一个大问题。
而他们的去向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的稳定与繁荣。
所以,不要小看这个公平的机会。这个机会的获得是很难得,特别是当前的现状中,不知道这本书中提到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重视,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早已经根深蒂固,想要改变更是需要倾全国之力。其次,这个机会直接关系着未来二三十年的乡镇发展,个人觉得,关于未来的事情,始终是不能拿来赌的。所以,这大概也是很多一线老师拼命说服自己坚守初心,投身教育的信仰。若是因为我们的懈怠或者疏忽,误了这些孩子的未来,我们始终是会良心不安的。但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内心默念着,期待未来,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状态。
在很多事情都无法公平的情况下,教育是唯一有可能公平的领域。教育的公平与否,决定的是一代人的未来和去向,所以哪怕很难,我们也得继续努力,为所有人努力争取一个公平努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