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卿,你觉得智瑶这孩子怎么样啊?”智伯玩弄着手中的酒器,眼皮也不抬地问正襟危坐在下首的智果。
“老朽以为,”智果思忖道,“瑶公子人中龙凤, 须髯飘逸,身材魁梧;擅长弓箭,力能驾车;技能出众,才艺超群;能言善辩,文辞流畅;坚强果断,恒毅勇敢。”
“哦?”智伯将眼神从酒器上移到了智果身上,“这么说,你觉得,他堪当我智氏下一代主君了?”
“非也。若是主君之选,不如宵公子。瑶公子虽有诸般好处,可不得不说的是,他有一缺陷,足以掩盖他所有的光芒。”
智伯一向看不上智果一副未卜先知的样子,不满地挑了挑眉,道:“你倒说来听听。”
智果不疾不徐道:“瑶公子为人有欠仁厚,非主君之材。他若为人臣,遇到懂得驾驭他的主君,可有些出息;可他若为主君,必以他的贤能令人去行他的不义之事,非公子之福,更非他人之福,晋国之福,智氏必灭。”
智伯冷冷地哼了一声:“你也太危言耸听了吧!但凡大才,行事总有些怪诞,怪他不得。”
智果与智伯又强行争辩了几句,少不得有理讲不清,智伯态度冷硬,立瑶之心已决,不免又惹了一肚子的冤屈,更为晋国之将来叹息。从殿上下来,便找晋国太史消了自己在智氏的名,改为辅氏,连夜远遁而去。
智瑶上位后,果然不懂不知仁厚为政,礼义治国,明里暗里,结了不少对头。这一日,从曾庇护晋国的中行国,逃来一名壮汉,自称豫让,自称不被中行礼待,故来投奔。智瑶看这豫让心思晴明,说话也滴水不漏,竟十分喜欢,当即留在身边,待若上宾。豫让也投桃报李,为智瑶鞍前马后,献计献策,成为一时之宠。
数年之后,智瑶不顾众人劝阻,先后找韩康子、魏桓子和赵襄子要地。韩康子、魏桓子都琢磨着,要是把地给他,他必定得意,还会去找更多的人索取,这样得罪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到时候大家同仇敌忾,群起而击之,岂不是好?
智瑶的使者到了赵,赵襄子气愤不过,拒不让地。智瑶大怒,发兵攻打,赵襄子被迫远走早已安排好的退路晋阳。
韩、魏见时机已到,与赵联手,灭掉了洋洋得意的智族,只有事先离了族人的智果幸免于难。
赵襄子恨极了智瑶,命人将他的头骨上漆,做成酒器,以此泄恨。
这一日,赵襄子酒宴后起身如厕,突然觉得没由来地一个激灵,总觉得有什么不对。他急急忙忙提上裤子,喝来左右,彻查周围人等。果然,不多时,侍卫们就捉到了一个身怀利器的罪仆。
赵襄子细看这人,虽身有刑罚带的伤痕,却仍不失英武,便审问他,姓氏名谁,何人指使。
那罪仆毫无惧色,朗声道:“我乃毕氏豫让,智伯对我有知遇之恩,待若上宾。我想刺杀你,不过是为他复仇罢了,又需何人指使?”
赵襄子十分动容,不禁心想,易地而处,会有人如此忠心地替我报仇吗?半晌,他发话,将豫让放了:“这人是忠义之士。智伯没有继承人,他不过是替旧主报仇的,其心令人钦佩。我今后小心防备着就是了。”
豫让在前去刺杀赵襄子之前,料定自己无论成败,都是有去无回,早已洒泪拜别了母亲和妻子,不想居然全身而退。豫让心中虽然感念赵襄子的不杀之恩,但为智瑶报仇的计划却没因此停止。他为了方便行事,狠下心来,将漆涂在身上,把皮肤烧得如生癞疮,又吞下木炭,喉咙变得嘶哑难辨,行乞于市井,企图再寻良机。
这天,豫让走在街上,看到妻子急匆匆地从他面前走过进了药铺,却没能认出他。豫让心想,一定是自己的母亲又病了,心中阻塞,捏着拳头向反向快步走去。不想,刚走到西市街,他的一位好友就在后面呼喊:“豫让!前面可是豫让吗?”
豫让无法,只得转身,将事情原委道来。
他的朋友说道:“你……你何苦如此自残?智伯已然没有了,以你的才学,去投奔赵襄子,他一定会重用你的。到时候,你在他身边,不是更好行事吗?”
豫让正色道:“那不可。我若是投了赵襄子,就得奉他为主君,到时候我再去谋害主君,不仁不义。我这么做,就是要让后世那些怀有异心侍奉主君的人汗颜!”
朋友劝他不住,只好含泪请他珍重。
赵襄子自被豫让刺杀未遂后,自然日日防备。这天他出门,马车过桥时,他又有了与上次一样的不祥之感。马上令人搜查左近,果然又一次抓住了面目全非的豫让。这一次,左右之人都在劝诫他不可再姑息。
赵襄子大为震动,问豫让:“智伯已经不在,智氏无人继承,你如此拼命复仇,又有什么用?”
豫让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并未像对待寻常人那样对我,而是视我如国士,我又怎能像寻常家臣那般待他呢?”
赵襄子道:“这次就算我有心再放你一马,恐怕也不行了。”
豫让笑道:“您也是仁君,您的侍卫自然也不能让您的生命总受到威胁。我自知难逃一死,只有一请。”
赵襄子道:“你且说来,能满足你的,我绝不推辞。”
豫让道:“请把您的外衣赐给我,我挥剑斩衣,也算是给智伯复仇了。”
赵襄子叹道:“真是痴人。”随即脱下外衣,给了豫让。
豫让拜谢,一跃而起,砍了那衣服三剑,而后刎颈自尽。
那座桥,后来被称为豫让桥。
智伯的覆灭,正如智果所说:才胜德也。豫让认为智伯的聪慧果敢就是贤德,加之他被智伯赏识,待若上宾,才不惜以命相报。可惜一代忠义贤士,未能认清良主,功败身死。
有诗曰: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