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是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行为习惯,也是一种普遍现象。纠错,也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过多关注错误,也失去了积极教育的契机。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纠正错误、强化训练确实能够获得学习成效,但是如何纠正错误却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事倍功半。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格利曼指出,一味关注消极面,使人们对心理学产生片面的理解。一味地纠错,挣心里就会压抑,产生一些消极情绪,甚至心理问题,产生消极影响。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方式,多多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善救失,扬长避短。网络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纠错教育给人的感觉是好心没有好报,根源就在于教育工作者不应该简单的聚焦于学生的消极面。这会给教育本身制造障碍,它聚焦于问题,关注的是错误,而相对忽略了进步和积极的因素,使教育陷于被动和孤立,这也是许多老师感到教育孩子无能为力的部分根源所在。
心理学的使命是关注每一个人,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帮助人们开发潜在能力,也帮助人治疗心理疾病,摆脱痛苦和烦恼。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与成就。如果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就会自觉的配合老师,才能达到有机会就学,有错误就改的状态。
读书感受:
网络时代的发展,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取知识,有的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这其实就是对老师权威的一种挑战。
我代的一年级班的孩子,经过半年的学习,有的孩子识字量很大。其中一个孩子自己还学会了查字典,我写喜欢的“喜”的时候,习惯于把上面的“士”写成了“土”,他就给我提出来,说我写错了。
临近期末考试,有的老师大量刷题,而且抱怨学生做了多少遍的题,学生还是错。学生做错题,我们学生没有掌握。一方面是对知识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师就没有讲解清楚。如果知识没有在生活中运用,不理解的话,学生很难做对。比如,字词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写多少遍字组词多少个词,换了个语言环境,学生依然不会,认知不认识。一个学期仅仅学语文课本这一本书,就想解决识字的问题,是不可能的。虽然课后要求会写的字100个字,会认的字300个字,看起来好像不多,教了一个学期,有的学生依然不认识。解决学生识字的途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也就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理解字词的意义,才能够真正去运用字词,才是真正学会。大量刷题对学生会形成固化思维,总是刷题还不会,对学生就会形成打击。刷题是一种纠错教育,也是一种刻意练习。如果教师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学生就会非常痛苦,甚至厌学。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刷题对孩子的摧残。就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我们不停的摇晃他,希望他快点成长,结果适得其反。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它适时浇水、除草、除虫、施肥,呵护他健康成长。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长善救失比纠错教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