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瑜伽体式,我们不能只是做到形式像,而是要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动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去理解和尝试在这个体式里究竟是哪个部位在发力。
瑜伽做了也算很久了,笼统来看五六年了,可仍然是在小白的阶段原地踏步。这其中有练习频次的原因,有身体自然老化的原因,当然最重要的是没有好好掌握和领悟一个体式的精髓。只是形似,身体各处没有在顺位上,肌肉发力也不对,呼吸没跟上,甚至多数时候在通过肌肉代偿的方式来做到一个体式,所以会有手腕痛、腰痛、膝盖痛、腹股沟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通过觉知来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而瑜伽培养的就是觉知。在每一次练习里都需要集中注意力,用每一次的一呼一吸来引导身体的动作,感受身体在一呼一吸间的细微变化,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知道调整的方向。体式的精进不是依靠蛮力,而是依靠呼吸和觉知。
都说瑜伽是柔韧性的练习,其实这是对瑜伽的误解。瑜伽是稳定和灵活的练习,而柔韧只是结果,稳定和灵活是对身体所有关节的要求。这两者间稳定才是根基,在稳定的基础上灵活才可能出现。而大众更容易观察到的是体式中所展现出的灵活,甚至是类似杂耍马戏表演似的灵活,误解就这样产生了。
那瑜伽中的稳定是什么?最近似的类比可能是武术中的站桩,人像一颗树一样稳稳扎根大地,而不是一根立在那儿的木头,看似笔直却一碰就倒。这个稳定不是靠力量,相反,它只需要身体肌肉最基本的发力,这个稳定靠的是呼吸,靠的是身体肌肉随呼吸而反应、收缩、放松和发力的平衡,而这就是核心。
就以我们熟知的腹部核心为例,在瑜伽中,甚至可以说在所有运动中“核心发力”并不是说让腹部的腹直肌、腹横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肌肉强力收缩,最好像一层钢板一样附在皮肤之下,这是肌肉发力,而不是核心发力。核心是更深层和无形的,它并不是身体内部的某一样东西,而是指肌肉、器官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一个状态。当我们在吸气时,腹部肌肉随吸气微微内收,所有上半身的“吸气肌”(胸肌、后背肌、肋间肌等)都随着吸气扩张,带动横膈膜下降,有一种整个上半身肌肉都在帮着肺扩充空间的感觉;而呼吸时肩膀放松,肩胛骨内收,腹部再向内收,仿佛是整个上半身在配合把空气从肺部“挤”出体外,横膈膜自然上升。当进行这样的呼吸时,腹部的核心就是自然启动的。所以当我们找不到核心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想哪块肌肉该发力,而是要先做深沉和悠长呼吸,用呼吸去启动核心。
老师说核心就像是小火苗,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小心呵护。火苗在任何体式中都需要,却又会因为我们觉知的不当而被轻易丢掉。所以练习中呼吸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在每一个体式的口令里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呼吸。
核心带来稳定,先稳定才能灵活,对所有的关节和肌肉都是一样。比如说站立手抓脚趾的体式,没有办法在一条腿站立的情况下,将另一条腿伸直后抬起到与地面平行。这里的原因可能是两点,第一,髋关节前屈的灵活度不够,比如根本找不到臀肌发力,而做不出髋关节折叠的动作,平日里都是用弯曲腰椎来代偿;第二,大腿肌肉发力错误,由于髋关节不会折叠,使得本应在这个体式中放松的大腿前侧成为了主要的发力肌,要对抗重力来抬起整条腿当然吃力了。所以在这个体式里能够以伸直腿的方式抬起来人就相比做不到这个体式人更灵活。而其实这里的“灵活”同韧带、柔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只是用了正确的肌肉,正确的发力。瑜伽的体式中没有不发力的柔软,也没有紧绷的力量。尤其对于初阶来说,身体上每一块肌肉都是微微发力且放松的状态,用呼吸来调整力的平衡就足够了。
有些时候,当我们被老师调整完体式后,会有肌肉忍不住地颤抖,那是因为某一块长久没有被我们调动的肌肉突然被激活了,这时的发力颤抖是完全正常的。如果细心感受,即使是在这样颤抖的状态下,哪块肌肉也不会呈凸起和“硬”的状态。我们感受到的是肌肉被拉长和微发力的感觉,很舒适。
如何知道一次练习是有效的,我的总结是:
1、练习中没有屏息的状态,以深入的呼吸为主。
2、身体中没有哪一块肌肉是特别紧张和凸起的。
3、腹股沟处是柔软且向身体内部“深陷”的。
4、脚心有在被有意识地控制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