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同事聊天时说,今年的知了猴真贵,8毛钱一个啊。才猛然惊觉,夏天已经过了大半了。
今年没有感受到夏日的炎热,倒也不是不热,不过整天呆在空调的屋子里,季节也变的模糊了。连知了的叫声也被挡在了窗外,好像隔着遥远的距离。
知了,学名叫蝉。它的幼虫有好多叫法,我们这地方就有知了猴、知了鬼、蛣蟟龟等好多叫法。我一直认为我村里的名字最好听,叫“神仙”。
小时候,夏天的夜晚,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摸“神仙”。这可是个技术活,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找到窍门。
天傍黑的时候,大家(包括大人)便开始到村旁的小树林去寻,虽然它个头不小,它的洞穴的口很小,和普通的蚂蚁窝差不多。每每发现地上的可疑洞眼,就拿小铲子挖挖,它的洞向下就变大了,孩子的手指可以轻松伸进去。运气好挖准了,抓它的时候也要小心,因为他会往回倒退,退的深了就只能放弃了。有时会塞一根树枝进去,它便以为是真的树,会顺着爬出来。
天黑后,地上看不清楚了,就开始找已经爬到树上的。打着手电筒挨个树上上下下的仔细找,这就比较容易了,眼疾手快就行。而且手电的灯光一照,它便不动了,很容易逮到。运气好的话,一晚上能摸到三四十个,少的也的有七八个,很少有空手而归的时候。
有时还会发现正在变形的知了。它的后背会裂开一道缝,然后慢慢脱掉坚硬的壳,变成知了的模样。才变形的知了是绿色的,软软的,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完全成功。这个时间,其实它是很脆弱的,因为它还飞不了,不过我一般是不要的,这样的炸出来不好吃。当它成功变形飞走之后,幼虫的壳还紧紧抓住树皮,留在树上,经常也会看到空空的壳,扰乱视线。
回家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洗干净,放上盐腌上,这样有个三五天就可以炸着吃了。这可是童年的美食,现在饭店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炸金蝉。它脱掉的壳也是很好的一味中药,可明目,不过那时候很少有人知道。
成年后的知了,对我们来说已经失去来吸引力。不过偶尔也会去捉来玩。夏日的午后,会找根长长得竹竿,顶上沾上面团去粘树上的知了。捉到了就在它身上拴上绳子,看它无助的飞起又落下;或者残忍地撕下翅膀,验证它的声音到底是在哪里发出来的。如果是晚上,在树下点一小堆火,然后用力踹旁边的树,树上的知了就会噼里啪啦的掉下来。
提到声音,想起一件事。我一直认为知了的叫声是一样的,去年去大连,沿着海边的路行走,听着知了的叫声,总感觉很奇怪。听了好长时间,才恍然大悟。我们当地的知了,叫声是不停的,你耳朵里听到的是一直一直的在响,没有停顿,而大连的知了是中间休息的,听的它的声音就是一顿一顿的,就像需要喘气一样。看来有些自以为是的东西还真不一定是对的。
上中学后,有一篇课文叫《蝉》。记不太清了,大概意思是说一只幼虫从卵到爬出地面变成蝉,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最长的有十七年,而他们的生命不过有两个月。虽然知道它是害虫,还是对蝉这种东西升起一种敬意。
已经很久没有体验摸“神仙”的感觉了,听说现在是可以人工养殖的了,饭店里吃到的总感觉没有小时候的美味了。
夏已深,蝉鸣愈烈。
无戒90训练营三期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