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孙云晓
来源:辽宁省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目前的家庭教育应该去学校化,去知识化。家不像家,父母不像父母。我们应该“让家庭更像家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家庭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家庭生活就是坏的教育。”
家庭生活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与学校生活的不同。
1.培养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不仅包括做家务(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等),还包括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与他人合作,关爱他人等。2020年疫情居家的日子我们发现有的家庭生活太单一,不能做到“色香味俱全”,其实,家庭生活充满魅力,孩子才会幸福。
河南家庭教育协会主席陶云曾建立家长群,挑战“100天早餐不重样”。试图唤醒妈妈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孩子们对家庭生活的热情。
孙老师还用一个小孩被绑架的例子来说明“生活能力”的重要性。
2.博览群书。因为学校教育任务的限制,孩子们阅读书籍视野和时间受限,而假期时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读名著,养成阅读习惯,打好“精神底色”,点燃阅读兴趣等都可以利用好假期的时间。孙云晓老师用自己的例子来说明“阅读改变命运”。他说道:自己的阅读习惯迁移到了写作习惯,坚持写日记15年,没有人监督,也没有人表扬,是因为自己已经养成了习惯。不写日记,往事如烟。写日记,往事历历在目。
孙老师还提出:培养阅读习惯的5个建议。
(1)经常让孩子看到父母在读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
(3)坚持亲子共读,讲故事等。(录放机不能代替父母,这其中更多的是情感在里面)
(4)给孩子不受干扰的时间和舒适的空间,方便孩子读书。
(5)旅行时可以让孩子当“向导”“讲解员”等。
阅读的延伸之一是写作,但因为写作是支出,是创造性的,所以孩子可能不愿意写作,这时,可以从熟悉的,难忘的,感动的开始写起,慢慢的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3.旅行。类似于“跟着唐诗去旅行”的家庭研学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陪伴孩子,不一定非要和孩子物理空间的在一起。一个父亲因为工作原因无法陪伴女儿,于是他通过写信的方式给女儿支持和鼓励,一写就是2000多封,最后成了女儿口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还有一个爸爸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陪孩子跑步,这一坚持就是12年,直到孩子高中毕业。
生活中父母的解释也很重要。积极的解释和消极的解释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有些消极的解释甚至是错误的,不存在的。
新时代需要强大的父母,强大的父母应该有较强的教育素养,主要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教育理念直接决定了能否把孩子教育好。
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应该是假期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