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案例40 “项目”教学的一个例子
1.项目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展开,课程计划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学生在课程中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经验的累积。
2.利维当机立断做了一个决定,不上数学课,而和学生一起来解决这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由此创造了一个极有价值的项目教学案例。
3.学生首先设计了一份关于鞋的问卷,在全校乃至家庭和社区进行调查,最后回收了500份表格。
4.根据调查结果,每一名学生选择了一家鞋业公司,写信给他们,告诉他们统计结果,询问他们为什么同样的品牌却在不同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韩国、美国制造。
5.在等待回信的过程中,关于鞋的研究继续进行,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确定课题。
6.每个小组都完成了研究报告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7.最后,利维把所有小组的报告做成了一本书,并且把相关图片、表格、信件、文章以及手工制品制成了一个展览。
8.利维自己设计了一份评估方案对每一名参与的学生进行评价。
9.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就是探究式学习,也就是师生一起进行课题研究。人们说美国人把孩子从小就当研究生来培养,当科学家来培养,这就是一个例子(小学四年级)。
10.探究式教学有几个特点:1.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事先也不知道答案,大家都只知道研究什么问题。2.这里研究的问题不是从书本里来的,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而且其研究的成果完全可以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它是“有用”的,是实战而不是演习。学生好像提前“参加社会工作”了。3.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是跨学科的。4.所研究的问题,并非绝对固定,可能从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甚至可能一题开花,引出一大堆问题(相当于科研中的子课题)。用教育科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虽然有预设,但更注重生成。5.研究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起的是指导和点拨的作用,还有管理作用。
11.进行这种教学,需要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以便他灵活安排。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有研究的习惯和能力,有比较广阔的知识背景,有捕捉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有融会贯通、随机应变的能力。
案例41 美国式的过度保护
12.持有医疗证明,学生就可以特殊化。
13.在美国,由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上大学,而实际上,一部分孩子无法达到大学水准,那么,唯一可做的就是降低标准,让标准来适应孩子。
14.我想起大拇指和食指的说法。西式教育是大拇指,中式教育是食指。在中国,听到的全是对大拇指的推崇;在美国,听到的却是对竖大拇指的担忧。
15.在中国,我们面临的是另外的问题,孩子从小就被贴标签,从小就遭受打击,因此很快就丧失信心,丧失热情。这是另一个极端。
16.美国加州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有一些很奇怪的规定。
17.世界上不但没有绝对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教育理念。跨越真理一步就会走向谬误,而跨越者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向了谬误,他很可能是出于一片好心,甚至以为自己在为真理而斗争。我们应记住这类教训。
18.爱很好,不能溺爱;尊重很好,不能姑息;宽容很好,不能放纵;照顾个性很好,不能无原则地降低标准;因材施教很好,不能完全否定“一刀切”,否则影响学生社会化;如此等等。
案例42 美国教师的工作量和待遇
19.对于新老师来说,第一年的日子很难熬。一方面,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得适应教材,适应学生,学会掌控课堂;另一方面,得从头准备各个层次的资料。不过,苦日子熬过去,后面的日子就会轻松了。
20.美国教师可以这样做,我觉得有几个前提条件:1.班级规模通常都不大,我在斯卡斯代尔高中看到的班级人数通常在12至25之间。2.分层授课。同一班级学生程度大体相当,因此教学的难度和进度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题目太难导致大面积完不成的概率不太大。3.学生最后的成绩和教师的考核并没有完全挂钩。因为本来就是分层教学,不可能有标准化的测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也很难在不同班级的教师之间进行比较。4.教师本来工作量就很大,哪有时间把作业收集起来认真批改呢?
21.在中国,教师的课时不可能有美国教师这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比美国轻松,因为中国教师得花大量时间批改学生作业,尤其是主科教师。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写批语;数学老师批改学生的几何证明题,尤其是那种很长的证明题,都极费时间。另一方面,中国教师的班级学生数都比较多。普通高中一个班级40个人已经算较少了。有些学校到现在为止一个班级人数都还在60以上。
22.由于数学课是同时开设的,因此同一层次的教师相互听课根本不可能。年轻老师成长有点“挣扎”。
23.美国的教师也有假期,不过假期没有收入。所以奥尼尔通常在假期还得打点工什么的,以贴补家用。
24.总体上看,美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比中国老师好不到哪里去,而工作负担也是很重的。可能他们比我们强的地方是没有或者较少有我们这里这些没完没了的催命似的各种评比(分层教学的优点是难以搞“一刀切”的评比),心理压力或许小一些。
25.在我国,减轻教师负担(以便他们有更多时间进修),首先就要减少各项评比,其次是减少判作业的时间。
第三部分 管理问题
26.对于教师而言,管理包括课堂管理与其他日常管理两个方面。
案例43 初三才接班,面临中考,怎么办?
27.“学习是为了老师”“学习是为了家长”是目前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28.一个是,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比学生本人还着急。
29.另一个是,对相当多的学生来说,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体验从来都是消极的、不快乐的。
30.我给您出两招试试:1.此时虽然不可随便放松,但也别把弦再往紧处绷了。 2.可以通过班会和个别谈心等形式,让学生都具体地想想自己的未来。少点浪漫主义,多点现实主义,要他们回答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你将来靠什么职业吃饭?以我的经验,这种办法或可使一部分同学醒过来,得到学习动力。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梦中,对自己非常不了解,完全没有自知之明,嘴里说大话,实际上一旦离开家长,一天都不能活。要把他们实际的生存状态告诉他们。
案例44 “反正考不上高中”, “学了也没用
31.读书不光为了升学,读书可以使人生活充实,读书可以增加幸福感,读书本身有超出功利的乐趣,升学只是读书的目的之一,绝非全部,如果孩子们从小受到这样的真心实意的教育,则厌学的学生肯定比现在少得多。
32.你不学习,又必须来学校耗着,这岂不很难受?想个什么办法能提高眼前的生活质量呢?和他们讨论一下。这样,即使他们仍然不学,起码也可以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不致因百无聊赖而生事端。
案例45 纪律为什么总出问题?
33.我想应淡化纪律,不要就纪律谈纪律。纪律问题是重中之重,但不能“单打一”。它是结果,要找到原因制定具体措施——理想教育、惜时教育、目标教育、艰苦教育、集体教育、个别教育等;它是痛苦呻吟的病人,哪儿有病哪儿就需要做各种监测;它是一辆坏掉的汽车,出故障的原因很多。
摘下有色的“纪律眼镜”
34.一个原因是学校搞评比,扣纪律分,老师受不了;第二个原因是确实有些学生纪律太差,让人无法忍受;但是还有第三个原因,有些老师对纪律要求太高太碎,经常小题大做。
35.教师迷信纪律,还有一个大家不愿承认的原因——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不信您观察一下,水平越高的老师在课堂上越敢于放手,他们有足够的本领吸引学生,就不必完全依赖纪律控制学生。只有那些专业水平不高,缺乏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生怕学生不听讲,乞怜于苛酷的纪律。
感受:
并不是美国的所以东西都很先进,我们要看清事实,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