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7--p143
案例8 一本书引发的较量
从“一本书引发的较量”看教师的思维方式
1.为什么这位老师如此与学生较劲?因为他的教育理念是管理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单向的。这样的思想必然使他投入这样的“战斗”。
2.像这样的事情,教师提醒一下,学生把课外书收起来就行了,教师应该照顾大多数学生,继续讲课。但是课下要找他谈谈,像朋友一样跟他分享读课外书的快乐(只要是好书),同时提醒他学会自我控制,不要在课上看。
3.为什么那个学生死也不肯交课外书?我怀疑他是跟人家借的,限期归还,老师没收了,他没法交代。这种情况,老师若不没收,反而可能使他在今后的课堂上更守纪律。通情达理的老师才能熏陶出通情达理的学生。老师死心眼,学生就难免“一根筋”。师生打得“激情燃烧”,局外人从思维方式角度看,师生“彼此彼此”。
案例9 四部随身听引发的较量
4.我没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而是动用了最让学生反感也最显得老师无能的一招。不仅用请家长来威胁,而且用了更不应该有的语言威胁,说了一些让学生畏惧的话,让他们在“师道尊严”的压力下屈服,这不仅使得学生反感,同时也定会大大削减教师的威信。
两个“较量”的比较
5.我要是遇到此种情况,就不会当众让学生交出随身听,这太冒险了。我当场只会要求他们先收起来,课下再找他们谈。既然宣布过要没收,那还是要收的,我可以答应他们第二天就还,但要他们以今后不在教室听为交换条件,估计不会有多大障碍。然后我就拿着这四部随身听到教室向同学展示一下。此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6.班主任应该及时找同学询问,了解下情况,想办法在百忙之中组织点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发泄一下。否则不但影响高考成绩,弄不好还要出事情。
案例10 拔草要拔根
认错型教育与研究型教育
7.刘老师原来用的方法是“只掐草,不拔根”,是认错型的教育;后来用寻根溯源的方法,是研究型的教育。
8.认错型教育其实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重的是教师的自我感觉:你认错了,我就消气了,即使你不改,我也“仁至义尽”了。
9.研究型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的。因为它注重的是对方的感觉,注重的是沟通和理解。
10.研究型的教育才是科学的。因为认错型教育实际上暗含着两个基本假设:一个是,学生犯错,都是不知而犯;另一个是,只要承认了错误,就能改正。这两个假设都经不起科学论证。
11.刘老师有反思精神,不盲目自信,喜欢动脑筋,不封闭自我,不怨天尤人,想改变自我……这些优点是刘老师思想转轨的基础。
案例11 我不知道如何帮她
学会思考
12.我常常给中小学教师讲课,发现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有两个明显而巨大的缺点:一个是“感性色彩”。就是说,他们所说的,记住的,往往都是自己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一些材料,很少进行横向的扩展性询问,更没有纵向的历史性的追寻。这就使他们的发言往往带有闲聊天式的“见闻”性质。第二个是缺乏逻辑性。只问“怎么办”,不问“为什么”。既然不问“为什么”,就不需要找理由,不需要找理由的地方当然也就不需要逻辑。因为所谓逻辑,无非就是提供理由,也就是“讲理”。所以严格地说,我们很多教师的发言都是“不讲理”的,经不起追问和反驳。我和许多老师对话,一追问,一反驳,他们立刻就愣住了,这说明他们很少体验追问和反驳,说明他们很少在头脑中追问和反驳自己,没有此种思维习惯。而追问和反驳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13.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是什么“材”,才谈得到“因材施教”。孔夫子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因材施教”的正确口号,他并没有告诉我们辨材的科学方法。这一课,我们要补上。否则我们只能永远在那里说一些“正确的空话”。因此目前的教师培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老师们学会思考。具体的操作办法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空洞地谈“如何思考”。经验告诉我们,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思想方法是最好的。这就是我搞个案点评的目的。
案例12 班主任应该多一双眼睛
14.我为什么能得出这么一个跟班主任完全相反的结论呢?因为多了一双眼睛,我不但看到了男生在班主任面前的恭顺,还看到了男生离开办公室后的反应。我觉得,我们做班主任的,都应该多这么一双眼睛。
人为什么喜欢骗自己?
15.实际上他自己骗了自己,而且浪费了不少精力和感情,做了无用功。
16.因为教师只看见了学生“在我面前”的表现,没有看见学生的真实表现。
17.为什么许多老师只有一双眼睛而长不出另一双眼睛呢?可能他们误把学生的保证与学生的行动等同起来了。
18.学生做不到的事情,他为什么要作出承诺呢?这至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迫的。许多老师其实是逼着学生写检讨作保证的,这种老师似乎爱听谎话,学生没奈何,只好投其所好,求得过关。第二种情况是学生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他承诺了自己实际上做不到的事情。这不属于欺骗,是自我认识水平问题。
19.这种自我欺骗最直接的好处是缓解教师本人的焦虑。
20.一位外国教育家甚至说,没有必要让孩子认错,关键是帮助他改正。
21.真正的优秀教师总是更重视学生“不在我眼前”的表现,因为他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让我满意”,而是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提高。因为他懂得,教师个人的教育目标与真正的教育目的并不总是重合的,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误把自己的目标看成客观教育的目标,那是一种自我中心。
22.真正的优秀教师是一些最不愿欺骗自己的人。
案例13 学生在家号啕大哭……
23.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随着长期不见效果而慢慢减退。今天班会上我告诉他们哥伦布每天都在航海日记上写:继续前进!我真的希望我的每个学生也在自己的信念上写上:继续前进!
24.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给了他们什么?
25.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通常是两种东西:批评和空洞的鼓励。前者属于“雪上加霜”,后者则只是“喊加油”而已。
26.为什么家长问不出来呢?这也值得思考。从逻辑上说,家长之所以问不出来,一种可能是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不习惯对家长说心里话;另一种是觉得跟家长说了也没用;不排除还有一种可能,此事不便对人说。
27.批评的语言,我一句也不说,因为在我看来,那属于浪费感情。鼓励的语言,也不着急说,等他有一点进步再说不迟。在学生找不到路的时候,空洞的鼓励形同讽刺,只能使他更迷茫。
28.教育教学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又是没有规律可言的。别人总结的规律对自己并不一定是适用的,我们平常不是在说可借鉴别人的方法而不能照搬照抄吗?
29.那我为什么如此强调科学呢?因为现在普遍的情况是,我们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太低了,而情感因素则用得太滥了,科学因素与情感因素严重失衡了。写文章总要有所侧重的。
30.科学就是研究规律的,无规律的地方没有科学的立足之地,但是规律不等于“定法”。
感受:
通过案例我更清楚:自己今后要做一位研究性的教师。我们应该在遇事的时候,不要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要深究原因,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位研究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