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天请老同学帮忙邀请了不少新朋友进群来学习,人数达到百人了,在群里发了红包庆祝一下。感谢同学和朋友们的信任支持!
我的收获
1.教育是个慢功夫,急不得。家长学了一点就教给孩子,孩子往往不接受,把自己想说的话搞明白了再和孩子说。每天对一个人好,欣赏他的一个优点。
做好当下的事,不要急着去拿结果。过高的期待反而容易让人忽略了当下。
2.梦想可以有,问问自己每天为梦想努力了多少?
梦想+行动,带来美好感受,启动高效模式。
3.让自己慢下来,启动内心的力量(直觉),把知识变成能力。启动直觉,开始思考,转化知识。
过去学的多,做的少,就是没有把所学知识变成能力。
家庭教育+积极心理学+学习科学,多学科相结合,让家长会教、孩子会学。
家庭教育需要“三板斧”(多项能力),家长只有一招远远不够。
深度剖析教育孩子的很多习惯性做法和思维,改变旧有的低效的自动化反应模式,启动直觉,重新思考,建立新的反应模式,找到新的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
把知识变成能力,把认知变成流程。好的学习都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
3.遇到孩子的问题,你的习惯做法是什么?写下你的流程,重新改写这个流程,你的旧有模式就开始改变,新模式开始启动。
4.把相关知识放在一起,变成知识模块,知识进行结构化,连成网络。
5.遇到孩子的问题,家长怎么做?
a. 沟通流程: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动机;发现孩子的需求;给出适当的建议;启发引导孩子。
b.新旧模式对照
旧模式:看到孩子的问题~生气愤怒~批评指责~孩子不接受~问题难解决~家长无助挫败。
新模式:自我学习提升~看到孩子的问题~心平气和接纳孩子~看到孩子的优点,找到他的需求~积极引导启发,给出适合的建议~孩子乐于接受~主动调整改变~问题解决~亲子关系和谐。
我的感受
1.第一位妈妈:提问孩子的学习。她说:孩子懒、厌学,不爱看书,学习能力不强。
李老师建议:改变说教方式,运用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自己找答案;改变对孩子的负面看法,找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学习新的沟通模式;学习提升育儿的能力。
我:这个妈妈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问题、不好的地方,头脑里是负面的问题思维模式,确实需要来学习,打破旧有的低效的模式,重新植入积极的新模式,否则孩子上中学后她会面临更多难题。
2第二位妈妈:就学到了一点,和孩子沟通时让自己软下来,亲子关系改善很多,相处愉快,孩子学习动力起来了,很受益。想让孩子和李老师连麦,指导孩子学习问题。
孩子:妈妈改变很多,对自己影响很大,有点受不了。学习很努力,成绩上不去,忽上忽下 的,数学很难。
李老师建议:a.改变思维,不是数学很难,而是还有知识点没有掌握;b.找到各学科的疑问点,一个个“灭掉”,打好基础,不要碰难题c.知识结构化;d.提升专注力,使用“专注力”通道,只关注老师,不想其他. e. 使用康奈尔笔记法;f. 间隔重复,强化巩固知识。
记忆的秘诀不是记得更牢,而是减少遗忘。先攻数学,找到成就感,再攻其他学科;提前预习下学期知识;做好计划,建立流程;告诉自己遇到李老师,一定行,都不是事儿。学霸都是习惯霸权,即自动化流程、自动自发的思维模式。
我:这个孩子太幸福了,妈妈学习改变后和她关系融洽,她才愿意和妈妈一起连麦,得到李老师一对一指导。李老师的指导很细致,不仅指导学习,还讲了和名人一起做公益时的细节,可以算是品德优势方面的引导了。当时我听到这里心里很感动。
想让孩子好,家长先来学习;关系在前,教育在后,亲子关系好了,家长说话才管用。
3.第三位妈妈:孩子成绩好,骄傲,在家不学习,看书(学校推荐的),不想写、只想听和看,自己焦虑。
李老师:不要纠结孩子不写字,孩子没问题,是自己的问题。
妈妈:孩子老师也说没问题,上课他眼睛盯着老师。跟李老师学习后,以前做的不好的,给孩子道歉了,孩子很高兴,一起看直播、买书。李老师教的东西容易落地实施,接地气,跟了很多老师学习,到李老师这里定住了。
李老师给妈妈支招:店里设个幸福角,摆上孩子看过的书,买几本积极心理学的书,做“幸福的汉堡”、生日汉堡套餐,请孩子同学来店里写作业、读书,建学习小组。
妈妈:孩子是班长,老师的小助手,同学都喜欢到家里来。店里东西真材实料,自己孩子都吃。会往李老师说的方向去摸索。孩子有时间时,想带着孩子和李老师再次连麦。
我:看了50多天直播了,真的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李老师的直播,喜欢他教的那些简单实用、接地气的小方法、小技巧。好些家长反馈说: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直播间里信息翻滚,良性互动,营造了一个非常棒的学习空间。
真应了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我的行动
习惯已养成,每天转发朋友圈和几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