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拉拉藤和大家叨叨《明史》中名声不大,但在淮安家喻户晓的一位人物,便是“抗倭状元”沈坤。不过人们一般只知道沈坤是明嘉靖年间的状元,对于其抗倭保家以及含冤屈死的故事知之甚少,那么就听拉拉藤来叨叨吧。
先简单交代下《明史》中的沈坤。在这部由张廷玉编撰的正史中,沈坤共出现过两次。一是《明史 本纪 世宗一》,嘉靖二十年,“三月乙巳,赐沈坤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二是《明史 列传九十八 林润》,“润到官,首论祭酒沈坤擅杀人,置之理”。前一次介绍了嘉靖二十年,即1541年,沈坤高中状元,何等风光;第二次便是在他人的列传中,成为了“落难”的人。人生一起一伏,就在明史中得到了彰显。
“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先听哪一个?”人们都会习惯先听好消息吧,所以拉拉藤就先叨叨人生巅峰时刻的沈坤。话说,嘉靖皇帝在位45年,前后共选举出15位皇帝,完全遵循了“三年大比”的科举制度,其中便出现了两位与淮安有关的状元,一位是南直隶淮安府大河卫人(另有说法是南直隶太和人)沈坤,嘉靖二十年的沈状元是也;另一位是南直隶淮安府清河县人丁士美,嘉靖三十八年的丁状元是也。
当今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高考之难,所以每年高考放榜时便会大肆炒作“状元”。观今日状元,全省文理科第一也,而古时状元,全国第一也;今日状元,一年一次也,古时状元,三年一位也。孰轻孰重,孰易孰难,便分上下了。沈坤、丁士美两位状元均出自嘉靖年间,前后相差18年,同为大淮安的骄傲。淮安崇文重教、人文荟萃,由此可见一斑。其中沈坤更是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淮安人中状元的第一人。
遥想当年,或许如黄梅戏《女驸马》中所唱:“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那心里是一个美啊,十年寒窗,殿前获皇帝钦赐状元,从此就迈上人生巅峰。拉拉藤文史课开讲啦: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而科举制度无疑是古代中国改变无数寻常人命运的发明,而明代的科举主要沿袭了唐宋的有关选举制度。“诸生”在各省省会参加乡试,中了变是“举人”,俗称“中举”(拉拉藤注:有没想到范进中举的故事呢?),全国各地的“举人”不远万里地奔赴京城参加会试,高中则由“天子亲策于廷”,参加殿试(又称殿试)。
沈坤状元正是经历了重重选拔,于35岁参加了嘉靖皇帝的殿试,最终拔得头筹,考中了状元。那么状元究竟是啥样呢?如今,我们不能得知沈坤的尊容,不过却可以从明史中获知状元的衣着“状元冠二梁,绯罗圆领,白绢中单,锦绶,蔽膝,纱帽,槐木笏,光银带,药玉佩,朝靴,氈袜,皆御前颁赐,上表谢恩日服之……”这个具体是啥样,有网友作了图,拉拉藤便不再翻译,大家可以自行体会下哦。不过有点肯定,状元服并非红色,而是深蓝色,也不是天天穿着的常服,而是拜谢皇帝等重要场合才换上的礼服。
考中了状元,类似于取得了当朝为官的敲门砖,不一定代表就做了多大的官。但状元毕竟是不一样的。明史记载“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者,皆为翰林官。”也就是说,高中“状元”,就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而“榜眼”、“探花”,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都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干部,是个地地道道的“芝麻官”。
从沈坤在《明史》中的第二次出现,可以发现他最后所任的官职是“祭酒”,也就是“国子监祭酒”。当然这个祭酒,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在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政令之官,官阶从四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中央直属的国立大学校长,相当于正厅级的干部。寒窗苦读那么多年,到头来就是这么一个官职,不能说小,但也绝不是什么大官了。因此,《明史》中甚至没有沈坤的列传。从这种意义上看,不知道沈坤是状元的不幸,还是不幸的状元了。
铺垫了大淮安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的基本情况,就该说说让沈坤名扬于大淮安的一段故事,诸君相信必然猜出了三分,正是“抗倭”!欲知详情,请听拉拉藤下回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