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那么问题来了,臧文仲在去世的这一年,身份是否就是大司徒呢?还是说其他别的职务?这在广大历史爱好者当中还是有所争议的。最常见的一个提法就是:公子遂在臧孙辰去世之前就已经成为诸卿之首,而臧文仲只是排名其后的介卿。
这种提法的一个根据来自臧文仲去世的十七年前,鲁、楚攻齐取榖之战(前634)中的排序:
......齐侯乃还......东门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师,臧孙见子玉而道之伐齐、宋,以其不臣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如果按照这个排序,东门襄仲也即公子遂,貌似确实是排在臧文仲之前的,那么公子遂就成了大司徒,而臧文仲才是大司马。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我们再看看对行文惯例更加严谨的另一条记载:
......夏,齐人伐我北鄙......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春秋.僖公二十六年)
也就是说,按照《春秋经》的说法,只有公子遂如楚乞师,而臧文仲根本就没去,这样也就不存在所谓“公子遂在先、臧文仲在后”的排序问题了。
那么怎么调和《经》、《传》记载的矛盾呢?我们再来看看《左传》的提法:“臧孙见子玉而道之伐齐、宋”。这就是说,臧孙辰与公子遂的分工是不同的:公子遂负责先行去楚国求援;等到楚师已经出兵达到宋、鲁之境后,臧孙才出发去拜会了楚令尹子玉,然后为楚师带路讨伐宋、齐。注意这里《左传》也明确说是臧孙与子玉会见,那么臧孙的身份应该与子玉相对等,即大司徒见令尹。
因此《左传》在这段表述里面仍然倾向于认为臧孙为正卿,而所谓“东门襄仲、臧文仲”这个顺序,可能仅仅是想表达两人陆续出发参与行动的先后顺序而已。此处《传》的文法恐怕并没有《经》那么严谨。
当然这只是一个有争议的点,我们下面再看看其他能够支持臧孙作为鲁国诸卿之首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