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场依然是悉达多和家暴案例,上次课的开场让我们看到了自我是他人的自我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呈现了一种状态,就是当他人自我成为自己的自我的状况下,自体呈现出的僵化以及局限的状态!这次课,同样的悉达多和家暴案例,再深一层,让我看到自我是如何丢失的,其核心在于关系的边界,当一个人与他人的边界不清,当一个人试图通过外界寻找自我认同,这个人已经在寻找的过程中锁定了需要得到的目标,并同时锁定了自我的开放性,而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从外界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自我无法获得持续的动力发动以及转化,进而便会更加强烈的从外界渴望那本不可能的持续被认同状态,由此又进一步模糊关系的边界!
之于悉达多,他跟随沙门,寻找乔达摩,渴望加莫拉,并最终当他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当年父亲面前的自己并无区别的时候,猛然发现,其实自己那么多年的追寻,一直都未走出父亲的影响力那座五指山,而无法通向真正的修行之路。
回到我们的身边,大阳不愿把已经做好的贺卡送给老师,就因为“她总喜欢骂人,声音太大”,我们的童年又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着这种被成年人的侵扰呢!大阳很幸运,这可爱的小精灵有着属于她的表达出口与通道,有一个懂得呵护着她的禀赋而让她可以依本心生长的父亲。而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出口,受困于成年人的侵扰,进而将这种侵扰下形成的自体结构带到生活的各种关系中。家暴案例就是一个相对极端的个案表现,老公成为咨客理想化客体的替代品,这个理想化客体是压迫性的、边界不清的,在某种程度上绑架着咨客的自体成长,所以咨客渴望外界认同,爱慕虚荣,在乎社会地位及他人评价,却不自知自己在其中自我的丢失状况!
若水组这次三个问题的答辩尽显底盘知识铺垫的能量张力,首先关于真实和理念,丁丁完美的对接柏拉图的认知世界的划分。我们大多数人活在现实世界中,如前所述的成人对孩子的侵扰,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原本属于艺术世界的感受力与对世界的无限好奇,孩子无需学会尝试,只需在父母的“指导”下了解现实世界的规则和标准,并遵照这个规则“好好”的生存下去!倘若孩子并不甘于如此芸芸众生的生活,或者规则给孩子带来的是更多的困惑和痛苦,如此的孩子尚有可能生活于理念世界,他们依靠强大的底盘知识支撑自己虚弱的、创造力被压抑的自体,他们拥有理念,却往往缺乏践行理念的勇气。三个世界就像是倒置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多数人生活在下方的顶点,视野局限于地表;幸运的人如果可以同时居于上方两个顶点之一,如此尚可以以一条斜线旋转,拥有与三角形高度同高的那一片世界!而可以贯穿三界,旋转三角形以展望全世界的人,是那为数极少的人,它们拥有相对统整的自体,清晰的了然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以及可为与不可为的尺度,他们不旦勇于践行他们的理念,同时具有一种匠人的心灵以及玩家精神!
再来看对时间的理解:“时间是没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t如此精辟的一句话!康德告诉我们“时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模式”。时间是一种具有有限性的资源,是我们的认知模式,无法交换、无法给予与获得,所以是不具有价值的,但是却不能否认其重要意义,时间是一个定位系统,具有一定的标准性与尺度,比如,我们从中国坐飞机到美国,16日上飞机,经济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在美国降落的时间依然是16日,你能说你的生命依然停留在十几个小时之前吗?看看你自己的手表,他一定定格在17日的某个时间点上,只是你身边的美国人的手表和你的时间不一样了而已!其实不过美国是对时间的标尺比中国早了那么十几个小时而!当然,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当物体速度高于光速的状况,我所指只是时间在普遍意义上对人们的意义性!时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标准化参照系,这个参照系是人们定位自己的尺度!石头的回答加上t的接口,让我们看到了时间这种认知模式作为一个尺度的意义!
黑涅斯的雅典对于忒休斯的雅典构成合情合理的继承关系吗?徐娟的答辩让我看到强大的理工科思维模式在底盘知识积淀过程中的力量感和严密性。对于黑涅斯和忒休斯的雅典,从家谱、哲学、政治、数学多方面展开对问题的理解和扩展,最终落脚到对忒休斯之船是否是原来的那个忒休斯之船的哲学思辨的思考,将问题推向一种无尽可能!
接下来是我们常青藤组答辩部分,第一题,什么是空?什么是无我?t说这里面涉及到东西方文化差异问题,东方讲大智慧,是全知体系,不能容忍'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而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思辨性,更倾向于问为什么!
关于空和无我的问题,t分别和dk、cj、hsq展开了三段对话,dk认为空和无我就像是一个盒子是空的,可以装进很多东西,当你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感知到对方很多东西,而如果抱持着'我'的东西太多,交流的时候你就感受不到对方;cj认为,空是本质,而无我是状态, 其中存在一个我执到无我的转换;hsq认为哲学讲的是本质,你需要带上耳塞,隔离周边的声音,去接近哲学的本质。三个人三个完全不同的特质,dk需要寻找直觉,需要去找到相通的内容进行对接,否则直觉的内容无法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对于dk表达的内容,懂,则酣畅淋漓,不懂,则千里之外;cj有着更为丰厚的经验和积淀,社会化的水平更好,所以表达的内容更容易进行对接和理解,cj内心的体验很巧妙的支撑着她所掌握的底盘知识,反过来底盘知识又很好的防御和保护着内心那块不为人知的私密;而hsq,他拥有高于dk和cj,高于我们大家的底盘知识,更厉害的是这些底盘知识储备可以呈网状链接,写到这里怎么突然觉得,hsq似乎是加强版的cj呢,呵呵!
说到hsq经常用脑子,t引出了用脑和用心之间的辩证关系,大多数人心和脑是分离的,此时心和脑之间不存在任何势能,两者都在海平面的水平,爬在地上,甚至懒得动弹;有的人习惯用脑,心往往是被搁置和压抑的状态,所以我们常说要多用心少用脑,当开始学会用心的时候,往往心和脑是会一起被调动起来,而当心和脑都用到极致的时候,反而又会发生分离,而此时的分离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境界了,心和脑之间的势能呈现出来了,心逐渐的升起来,而脑逐渐的降下去,我想,这就是我们说的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了吧!
空和无我的话题仍在继续,阿鹏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三个境界引入进来,他说空就像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一个容器,第一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是入世的过程,也是格式化的过程;到了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这个过程中, 是客体慢慢的隐退下去,主体慢慢的浮现上来的过程;而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三个阶段,是主体再隐下去,客体又慢慢的浮出来的过程,我们说或许第一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都是一种无我的状态,那么不同在于,第三个阶段达到了空的本质。
再回到问题本身,还有一个问号问的是空和存在即合理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我感受到的是提问者的虚空感和无意义感。而t越过提问者,就问题本身做了展开,扩展到欲望与意志的层面,空是放下意志与欲望,而从空到存在即合理是一个反思的进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抱持着自己,认为别人过的比自己好,拥有的比自己多,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经常会成为生命中无法排解的一部分,这种痛苦背后的意志却很少有人进行反思,而我们只有通过反思去关注那些被激怒的进程,才有可能朝向那个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墓志铭上的一句话'“敌人让我们清晰的看到我们所不能接纳的那部分”!
这里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对话,zl问t“空是不是要放下?”,让我们看到zl在一个目标导向的思维模式中,难以接纳反思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更关注的是达到放下这个结果!在空与存在即合理的关系中,反思是一个必经的进程,是从执念到放下,中间的整个过程!
下一个问题是人性是什么,人性和本能的关系?人性包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也就是本能,其中情感的力量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而在社会属性中,情感的是最容易被压制,容易被削弱的部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当中的重要链接点就是本心,对本心的把握是出世与入世的关键,对本心的良好把握力,使得焦虑可以被转化,而达到一种自在自为的状况!
关于世俗化与精神化对人的存在感与自我认同感的影响?我们组的回答从社会角度和个人角度两个方面表达世俗化与精神化的意义。t更加以大家生活和感受的视角展开了世俗化与精神化的意义。
精神化很重要的核心在与管理与控制情绪和焦虑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讲,情绪的冲击让孩子更多的去评判好的和坏的,这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防御式分化,而孩子对安全的感知就是早期精神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精神化水平也就是父母对情绪的管理能力,对孩子感知安全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世俗化是现代精神生活的总体背景,世俗化过程中,人存在的意义被肯定,于此同时,个人的中心价值和自恋状况也被无限放大和暴露出来,这种状况下,自体的个性化与特质就尤为重要,自体的旋转性与层次性是人与人之间强烈隔离感的状况下自在生活的重要前提,靠的是你有多少技能,你的自体弹性有多大,以及回旋的空间有多少!
这就是在大家答辩基础上t给出的接口,对大家所收集的底盘知识进行扩展、深化、通俗化、体验化的过程,使大家的体验与底盘知识进行对接的接口,这就是深度阅读的意义,没有底盘知识的体验难以旋转,没有体验的底盘知识生硬、冰冷难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