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传说,这才有了第二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才有了青陵台。
秦穆公死后又过了330年,前秦衰落,青陵山从秦国的国境内划给了宋国。宋康王听闻百姓说青陵山里有神仙常在雨后出没,甚望得见,遂令左右准备行装趁着阴雨天驾车出游,车行至至青陵山坳道路渐渐变得狭窄,放眼望去,草色青青,远处山石间云雾弥漫。再沿着坳内小路走了二三里,道路变宽,只见左侧花树参差,星星点点的是淡粉色和鹅黄色的花;右侧山体峨然笔立像是被刀削成,几株大树漫不经心地斜插在石壁上,耸入天际,空气中还时不时飘来淡淡的清香,几匹马同时怡然伫立,此时抬头望去,山顶上影影绰绰现出七色彩虹,宋康王正欲驱车前进,忽闻远处传来一个女声低吟: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康王一时口呆目瞪,心神摇曳,只听得树上鸟鸣啾啾,隐约与山泉的叮咚声、柔美的低音交汇成摄人心扉的乐声……
宋康王定晴一看,远处一个婀娜的身姿,待他前去细看,只见其面粉面俊眉,肤若凝脂,眼睛清澈如水,谈吐清雅,一副出尘之姿。一时间,康王情欲之心大起,欲纳此女为妾,使人打听得知该女为门下舍人韩凭之妻何贞夫。宋康王遣心腹仲新向韩凭说明旨意,韩凭正在为难,妻何氏在帷后听得来人旨意,怒指来人:“宋国虽是小国,康王却不思强国戍民,后宫佳丽成群,还厚着脸皮讨要臣子之妻,这样的君王实在不成体统;韩凭你虽为人臣,却也是人夫,把妻子献给君王这种口你如何开得?”
韩凭惭愧慌乱无可应对,仲新亦无奈,匆匆返回,将缘由禀告宋康王,康王闻之大怒,遂下令筑青陵台,并征韩凭为徭役,台高五丈有余,三丈六尺方圆,中心用巨木凿刻成台阶,台阶宽七尺,足可供两人并行而上。韩凭久不得见妻,甚为担忧,暗中托人传送书信给何氏,表明心迹。何氏于是写下《答夫歌》表明其心迹:
《答夫歌》
其雨淫淫
河大水深
日出当心
宋康王暗中使人追查,得此书信,看了很久不明白歌中意思,于是问左右的大臣,大臣想了很久也都不明白。后来有一个叫苏贺的大臣悟出其中意思后解释道:雨淫淫,愁且思的意思;河水深,不得来往的意思;日出当心,表明宁死不从。整体的意思是说:我们夫妻情深,不愿分开,若再苦苦相逼唯有死而已!
宋康王明白何氏无心顺从,而且已有寻死的念头,于是马上派人把何氏抢到青陵台上,还当着何氏的面把韩凭贬为马夫,让韩凭穿上下人的衣服到台下喂马。
何氏见状,撕下裙摆,咬破手指,写下血书,用箭射给韩凭,表明无论韩凭轮流到什么地步,自己决不变心。韩凭看到血书,明白何氏的挚爱和忠贞,但是也清楚两人再无在一起的可能,于是用何氏射书的箭刺颈而死。
韩凭死后,宋康王以为何氏会改变心意,再次劝何氏嫁给自己。何氏遂作《乌鹊歌》:
南山有鸟,
北山张罗;
鸟自高飞,
罗自奈何?
以诗明志,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宋康王不死心,利诱她说:“你若从我,即刻立你为后,让你得到至高无上的尊荣地位和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何氏道:“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康王。”干干脆脆的拒绝了他。
宋康王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威胁何氏说:“事到如今,你不从也得从。”
何氏见状,知道已无退路,为了避免受辱,就说:“既然这样,那我要亲自厚葬亡夫。”
宋康王听后非常高兴,就为韩凭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何氏在拜祭后,乘人不备从台上跳下坠入韩凭墓穴。众人探身一看,韩凭夫妻的遗体化为两块闪光的石头。其中一块石头上有一封遗书,遗书上请求自己死后有好心人将自己与韩凭合葬。众人将遗书呈给宋康王,宋康王看完遗书后勃然大怒,命人将两块石头分别埋在在大路两旁,使其终生东张西望而不能相聚。
韩凭和何氏埋葬三天后,忽有梓树分别在韩凭和何氏的墓中长出来,短短七天的时间,两棵树迅速长高长大,并且树根在地下相连,枝干在空中互相交叉,成合抱之势,后人称之为“相思树”。
有人称见到有一双大鸟在树上朝夕盘桓悲鸣数日,其声凄厉感人,后人把这种鸟称为“鸳鸯鸟”。
后人中名白居易者,有歌颂爱情的诗句为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穷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萧史弄玉乘龙归去,韩凭何氏化鸟飞走,而“爱情”这两个字在几百年后便深入人心,渐有于孔孟礼教对抗之势。而青陵山坳和青陵台也成为一种象征,各国各州的人们纷纷来这里观光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