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好好读书》(作者成甲)读后所悟第一篇。
这篇主要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通过以下7个问题来自省。
1,学习的目的: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2,有效学习的标准:行为或认知发生了改变。
3,提高学习效率需要进行知识管理,分为3个纬度:数据管理,信息管理,底层规律。
4,那么什么是知识?
能让行为或者认知发生改变的信息才是知识,不然只能算是信息,这是非常主观的,不同人对同一信息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是否是知识。
5,怎样尽可能多的把信息变成知识?
提升认知深度。这指的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而这个经过深思熟虑,长期验证的结论会变成普遍规律,指导解决同一本质的问题。比如牛顿定律。这些能带来关键影响的知识,也称作为“临界知识”
6,那么,我们就能知道很多人学习层次上不去的原因:认知深度没提上去。
学习的提升可以分为“技术效率”与“认知效率”的提升。
技术效率,即具体的技能,比如沟通技巧,PPT制作等。
认知效率,即底层的规律,比如能量守恒定律,幸存者偏差等这类通用理论。
如果一味的提高“技术效率”,会发现学的越来越累,学不完,每接触新领域就有“新知识”需要学。
认知效率的提升,能帮助我们解决相同本质不同表象的问题。
7,所以,值得学的知识有(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第一点就是刚刚说的技术效率。第二点更多的是强调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所需应用到的能力,往往需要多项能力综合。
第三点,即是所说的底层规律(临界知识),这是需要花80%精力学习的。
总之,
学习也是可以“偷懒”的,关键是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提升认知深度上,掌握更多的临界知识。
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