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陌生的两岁小女孩,在妈妈怀里大哭,妈妈软硬兼施,孩子越发哭得厉害,在被妈妈打小PP后更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担心孩子会哭坏嗓子,向小女孩的妈妈提出我想和孩子聊聊,她说孩子“性子倔得很,哄不好的”,但我的真诚,让她动了心,她决定接受我的帮助。
我微笑着温和地和小女孩沟通,我说了4句话,小女孩就不哭了,整个人柔和下来了;我说到第6句话时,她露出了天真烂漫有如水莲花般纯净的笑容。
今天上午我坐公交去县城,途中上来一位老太太和一位年轻女人,她们都怀抱着小孩,老太太抱着的是男孩,大约四岁的样子,年轻女人抱着的是女孩,看起来有两岁。
她们俩在车厢左侧第二排坐下了,售票员让买票,说两个小孩合一起就买一个大人的半价票,年轻女人同意并付钱买好了票。老太太起身让小男孩坐好,她自己去到司机右侧那个最前位置坐下了。
不一会儿,左侧第二排传出哭声,它肆无忌惮地直击车厢内每一个人的耳膜。
“宝宝不要哭了,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坐在车厢右侧第三排的我,清晰地听到年轻女人如是说。
可是,她的这份恐吓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小女孩哭声反而更大了、更歇斯底里了。
“哦,宝宝不哭,宝宝乖,宝宝最乖了,宝宝不哭。”即便妈妈改变策略,小女孩完全不买帐,继续大哭着。
也许是耐心用尽,也许是觉得长时间的哭声打扰车厢内的乘客不好意思,那位妈妈扬起巴掌对着小女孩的小PP“啪啪啪”就是三下,并说“再哭?你再哭!我就把你扔下车去!”
紧接着,孩子的哭声那叫一个惊天动地,哭声突然中断2~3秒,吓死我了,我以为孩子哭得憋过气了,好在很快哭声又连上了。
看小女孩已哭得如此上气不接下气了。我不能再犹豫,我要尽可能征求孩子母亲同意(做到不越界),和孩子沟通一下。
我从坐位上站起身,径直走向那对母女。
“这位妈妈,您好!孩子再这样哭下去,会哭坏嗓子的,让我来和孩子聊聊吧。”
“没有用的,她性子倔得很,哄不好的。”
“让我试试吧。”
“好的,谢谢!”
“宝宝,你这么大声地哭,是因为妈妈打了你小PP,你很伤心,对吗?”我看着小女孩的眼睛,先理解她的情绪。
小女孩看向我,依然哭得伤心。
“宝宝,你哭是因为妈妈没有满足你想玩或想吃的需要,对吧?”我微笑着肯定小女孩的动机。
“她要去车厢内走动,我不准,她就哭闹。”妈妈接话。
“宝宝是觉得车上好玩,对吧?如果我是宝宝,我也觉得车上好玩呢。只是,妈妈担心宝宝在车上会摔跤的。摔了跤,牙齿就会磕掉了,没有牙齿,宝宝就不能吃好吃的东西了,宝宝不想那样子的,是吧?”我换位感受着小女孩的需要。
小女孩的哭声明显小了下来。她开始用小手撕扯她妈妈的一头柔顺的金黄色长发,并用头发盖住了妈妈整个脸。
“哦,宝宝生了妈妈的气,不想看到妈妈,就把头发盖住妈妈的脸,是吗?其实,宝宝可喜欢妈妈了,妈妈也很喜欢宝宝的,对吗?”
突然,小女孩的哭声停止了,她忽闪着一双眼睛看着我。
“哇!宝宝不哭的时候,好漂亮啊!妈妈快看,宝宝红朴朴的小脸蛋,大大的眼睛,可爱的小嘴巴、小牙齿是不是好漂亮啊!宝宝太可爱了。”我进一步调整孩子的情绪。
“嗯!我宝宝是好可爱。”妈妈配合着。
看小女孩在她妈妈怀里安静了,我向小女孩竖起大拇指,顺势强化小女孩的认知边界:
“宝宝,你好棒哦!为了保护牙齿不被摔掉,宝宝晓得在车子开动时不能在车厢里走动的。宝宝还晓得妈妈是很爱宝宝的,宝宝也很爱妈妈的。宝宝,你太聪明了!太棒啦!”
(若是学龄后的孩子,我不肯定聪明,而是肯定努力、肯定优秀品格)
小女孩露出了天真无邪的笑容,那笑好纯净,如一朵刚盛开的水莲花。
小女孩的妈妈见孩子被我哄安静了还开心地笑了,她真诚地向我道谢。
我说,不用客气的,这孩子性子其实不倔的啊!我们只是换了个方式和她沟通,你看她的表现多棒啊!
我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听见和小女孩妈妈一起上车的老太太,与坐在小女孩前排的两位中年女人交谈了起来。
“她讲得真好,讲得句句入心啊,我听着都舒服,难怪她两分钟就能搞定这烦死人的孩子”老太太说。
那两位女人你一言我一语地:
“是啊!我也听着舒服。”
“我是头一次,见到这么会哄小孩的人。”
“关键是她能让孩子心情大好,孩子开开心心地把话听进去了,顺便明理了。”“我孩子都读初中了,还很不听话,Ta软硬不吃,我是经常被气得血压上升,我回去后开始尝试像她这样顺着孩子的心情说话,但愿孩子能让我省心点、舒心点!”
“她那样说,确实能让孩子心情大好,孩子开开心心地就把话听进去了,顺便明理了。”
老太太又转头对那俩女人说:“我孙女今天要不是碰到她帮忙,肯定要哭到下车为止了。我孙女每次一哭起来就没个停,经常把嗓子哭哑。今天我们可是遇到好人了。”说到这,老太太冲着我笑笑,我报之以微笑。
这小小举动,无足挂齿。
我只是担心小女孩一直哭下去会哭坏咽喉,而且她妈妈已被她的哭闹折腾得无计可施了,我才决定起身和孩子沟通一下。
记得我曾看过《思考与沟通》课程的创始人、资深教育专家画云博士写的一本书,书名就叫“好的沟通就是好的教育”。
真是一语中的!
就像这两岁的小女孩,当我们大人与她沟通的关注点,不再落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上,诸如不允许她在车内走动、控制她不准继续哭闹上;
而是落在理解她的情绪,看见她的动机与需求,并如实如是地肯定她的层面,她的情绪得到舒缓了,她整个人就安静下来了,也就自然能听进大人的教导了。
其实,每个孩子,无论年龄大小,他们的内心情感需求都是一样的,他们都需要父母的用心看见,尊重、理解、共情、温和引导、如实肯定。
只要我们与孩子的沟通,能用心看见他们内心的感受与需求,就一定能链接到他们的心,实现沟通双赢、合作愉快。
用心看见孩子,就能培养出孩子的良好性格!
END